評地有聲

評地有聲 VOL 017:樹洞裡圍爐—後疫情的「破事兒」創作計劃

澳門戲劇界近年有不少劇本寫作計劃,各有特色、側重點,破藝術工作室的「破事兒」創作計劃從徵集、圍爐會、讀劇到展覽,這個創作計劃如何在編劇獨自書寫之外,匯集更多人的聲音與想法?本集「評地有聲」邀請了這個計劃的兩位策劃人梁順裕、許嘉潤聊聊這事兒的初衷與經歷。

評地有聲 VOL 007:發現「燈光」——燈光與舞蹈的對話(一)

九十年代剛參與劇場的時候,澳門表演藝術仍處於業餘性質,劇場分工並不明顯,導演常兼任燈光、佈景設計及舞台監督。隨著劇場愈來愈重視原創及專、職業化轉向,劇場設計才回到由專人負責,但燈光設計的概念卻又從何而來?近十年來,一批年青學子到香港、台灣等地修讀劇場技術、設計專業回澳,整個表演藝術生態、美學的追尋又呈現了另一種面貌,燈光、表演之間的關係又如何並行、對話?

評地有聲 VOL 006:從《長衫詞》到《江道蓮與弱勢女性》—命題探討與跨界連結

澳門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蓮(Deolinda da Conceição)的短篇小說集《長衫》(又名《旗袍》)於1956年出版,是當時極少數的澳門女性作家的文學作品,從小說到劇場演出,不管從作者的身份、作品的內容,以至多次由何志峰發起、創構的跨界演繹,都讓她成為一部話題之作,從《長衫詞》到《江道蓮與弱勢女性》,從演出的形式到演出探討的命題,看了三個不同版本的羅嘉華,到底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