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發發命運的牢騷:紀錄劇場《洄游》
「不清楚具體的細節,但總知道大抵的走向」,這種感覺就像是上班午休,在茶記裡吃個沙丹豬扒飯一樣,我當然在走進茶記之前就知道沙丹豬扒飯是怎麼一回事,不過就是想再體驗一下罷了。
「不清楚具體的細節,但總知道大抵的走向」,這種感覺就像是上班午休,在茶記裡吃個沙丹豬扒飯一樣,我當然在走進茶記之前就知道沙丹豬扒飯是怎麼一回事,不過就是想再體驗一下罷了。
「茱莉小解」的命題頗有點鬼才,撇開在兩性關係、地位問題上的衝突,劇中所著重呈現的,是人性中瘋狂、卑鄙和慾望的一面,身為名流的茱莉明目張膽地與僕人調情;僕人約翰利用茱莉作為他向上攀爬的樹枝;茱莉對情慾和約翰對名利的渴求,都將這些重點一一突出。
「格子」可以透析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其核心是劇中角色對自身情感的壓抑,這可以想像成他們心中的格子;其次在劇本上的映射,亦即以外牆是「一格格」的公屋作為背景;最後則是將之具現化為劇場道具及佈置,在此概念之下,角色的心理描寫、文本背景及劇場佈景三者以「格子」為線索串連在一起。
至於南音說唱的不足之處,自然是視覺元素的闕如,即使配上了即時的曲詞字幕,但光憑歌者的演唱,有時還是難以令觀眾進入曲中的語境,欣賞過傳統南音表演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同感,針對此處短板,編導者選用了肢體劇場這種偏重視覺性的表演方式作為配合,的確能起到有效的互補作用,再者如選用較常見的話劇表演,則不免將南音的話語權奪去,這應當亦在編導者的考慮之中,另外加入強調象徵性的裝置藝術,亦暗合中國傳統表演藝術的取向(粵劇也只是一桌二椅),在此可以窺見其背後的用心。
從劇場實驗的角度而言,儘管將電影擬聲的技術帶入劇場並不是新鮮的事,但其擬音技術與象徵物互相融合運用的技巧的確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藉演出過程中的聲效亦令觀眾對Woyzeck的痛苦有更深刻的體會,甚至獲取了另類的「享受」感覺,因此整體而言甚是不錯。
一如以往,《音感2.0》意欲利用完全黑暗的空間,強行關閉觀眾的視覺,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聽覺和想像的延伸上,而Water Singers的4位成員則分布4角,演繹各種純人聲的聲音效果,但稍有遺憾的是基於場地的安全要求,現場仍有逃生出口的指示燈發出微弱的燈光,讓其他觀眾甚至是表演者的身影隱若暴露在視覺之下,加上觀眾的呼吸聲、轉動椅子的吱呀聲,都一定程度干擾了個人想像的純粹性。
《手談坐隱》所要表達的含義十分明晰,表現手法亦非常簡要和直接,與日本圍棋的樸素風格高度結合,但相應地,過於直接地向觀眾灌輸立場訊息,也令這部劇在某程度上缺少了應有的彈性和迂迴的餘地。
這樣的演出設計,似乎削弱了書信的第二個特性,書信往來的快速交替,像是男女主角在背對背的即時對話,此情此景,與我們現在使用WhatsApp或WeChat 通信的方式便非常相似。而我們繼而需要再度思考,這種模糊時空邊界的處理手法,是有意還是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