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一角
從澳門的中學畢業後,我會不定期地做一個夢。夢裡,我回到中學時代,在沒有準備之下,發覺明天便是數學考試,讓我緊張得不行。真的,是最近幾年,這個夢出現的次數才漸漸減少。
和同期同學談起,大家很驚訝當年曾取得數學分科獎的我,為何對考試和功課有這樣負面的感覺。回想起,可能是在六年級時,因為一次數學測驗失手取得低分,老師卻在全班面前朗讀每一個人的分數以後,我似乎對在短時間裡完成數學考題,產生了一種我也想像不到的壓力,再加上本來對這科也沒有特別感興趣。當然,在對心理健康沒那麼重視的年代,就只可以靠時間和生活經驗來慢慢消除這種無形的恐懼。
這也許是我,在澳門從來沒有想過要在校園工作的原因之一,沒想到多年後,我卻進入了英國的小學當起助教,我也感謝生活的變動給了我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無疑,我成長在重複練習及分數評比的學習環境,因此對「沒有功課」的校園很是好奇,究竟小朋友是如何學習?如何評估他們的學習進度呢?因為在學校工作的時間尚短,我這次以介紹自己的體驗為主。
我進入的是一所公立的基督教小學,一年級有兩班,每班約三十人。每班有一個主要任教的老師,及一名教學助理;老師基本上負責任教所有的課目,包括英文、數學、科學、地理、藝術、體育及宗教等,只有西班牙文及音樂有專科老師,或偶爾其他老師及年資較長的助教會代課,主教老師才可以開會及準備教程。助教的工作比我想像中繁瑣,也有一定的體力需求,除了在課堂上協助學習以外,也要兼任午飯及中午操場的值日,所以兒科急救及調解紛爭的能力也顯得重要;但與此同時,和小朋友們相處的契機也更多了,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每位同學的性格有初步的了解。
然而相對於老師,助教的工作性質還是相對輕鬆的。因為老師要任教的科目很全面,而且對小學學生的教學不能太死板沉悶,老師要想盡辦法安排不同的課堂活動,同時也要讓他們在活動裡吸收到相關的知識。在科學課堂裡,老師要教授五感,在介紹味覺時,他們趁午飯時段切了三十小份的檸檬和黑巧克力,待同學上課時能親自分辨出不同的味道,結果大家聽後也興致勃勃起來,看到他們吃檸檬和黑巧克力時擠出皺眉難受的模樣,老師也把這些照片貼到課室的教學展示裡,第二天同學看到照片哈哈大笑起來,大概也深深地真的體會了何謂酸味和苦味吧;幽默的老師補充了一句,人在不同年齡也會對味道的喜好產生變化,他們也提前「嚐」到了苦味吧。
在地理科裡,為了讓孩子明白甚麼是地址,老師讓孩子親自寫/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地址,再一起排隊到校園最近的郵箱,一個接一個地親自投寄。儘管師長們花了很多時間教導每一位清晰和正確地撰寫自己的地址,但這也是身體力行地理解何謂地址和郵寄的概念吧,相信郵差叔叔或姨姨在接到六十封小孩親筆書寫的地址時,也會有驚喜。
學術方面,以英文為例,英國的小學教育比較着重閱讀及理解的能力。由於沒有考試及功課,為了讓所有人有達到相似的學習進度,他們會安排較頻繁的一對一觀察閱讀,除了老師和助教外,也會邀請其他年級資深的助教及家長義工,在課堂期間,盡量讓每位同學有一對一觀察閱讀的機會;所以課堂上會發現,有不同的大人與小朋友在課室外進行圖書閱讀。此外,學校每星期也會讓小朋友選兩本符合他們學習程度的圖書,希望家長能在家中陪伴及觀察閱讀,並要求家長需在手冊上簽名,小朋友才可在下星期更換圖書;當發現家長在數星期沒有簽名時,就會特意再在學校安排一對一的閱讀機會,老師也會找機會向家長溝通情況。據了解,老師在下半年會按學生的閱讀及數學程度再分級,需改善的學生會更集中地進行小組課堂練習。我估計是因為沒有紙本考核和留級制度下,在升至下一年級前,可以藉此拉近全班同學的學習水平,這部分尚待我再體驗和觀察。
當然,沒有一個教育制度是完美的。我想到,因為一名老師需負責多科的教學,工作量龐大,難免某些次科未能深入講解,以視覺藝術為例,我個人覺得老師在介紹藝術家時,可以選用更能引發小孩想像的作品;而且,教學方式和學習氣氛也會比較受主教老師個人因素的影響。再者,由於沒有功課和考試的重複練習及記憶,如果學校沒有針對性地推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自然地對知識的吸收程度會比較緩慢。無疑,對學習的速度和成效的探討又是另一個教育的議題了。
至少,我覺得現時看到這些孩子是快樂和無慮的,校園能帶給的,更多的是一個可以結交朋輩和安全的環境,在世界是如此紛亂的時候。我也承認,這是自己的成長教育裡,未能盡情享受,缺失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