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我們的,還有城市,還有彼此
《陪住你伴着你》開首的紅氣球,還有結尾的漫天彩色氣球,似乎與1956年的法國電影《紅氣球》有某種相通之處。
《陪住你伴着你》由本地葡籍編導阿莫林(Bernardo Amorim)所創,也是導演在藝術節以小女孩 Veronica 為主角的第三個創作。今集以 Veronica 要面對父母離婚為切入點,透過戲偶與多媒體,討論人與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阿莫林之前兩集的作品也有觸及「關係」的討論。第一集《反轉澳門——魔法城市歷險記》是講述 Veronica 在探索澳門,認識了性格各異的「建築」並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第二集《衝出澳門——尋找韋羅尼加》則與當時疫情期間,不少外僱離澳,外國人不能來澳,本地人從外國入境要隔離的背景不謀而合。故事講述 Veronica 要跟隨父母離開澳門,一班「建築」因思念而透過線索,到世界各地尋找 Veronica,然後發現各地都有她的蹤跡,亦即澳門人的蹤跡。
如果將這些「建築」視為澳門不同的人與故事,首兩集的主線就可以想像為 Veronica 由認識城市中的人與事,到澳門與世界各地存在連結。而來到第三集,故事的主軸變成如何面對關係的破裂。事實上,劇中「父母」的對白及相關多媒體,並不特別針對離婚的問題向 Veronica 說明,而是從更宏大的角度,以宇宙和線等符號,向她寄語,這或暗暗透露編導想說的遠不只於父母的離異。在全球多地烽火連天的今日,《陪住你伴着你》的最後一幕出現了漫天的彩色氣球和戰爭的畫面;而在《紅氣球》中,一直陪伴小男孩的紅氣球被暴力踩爆後,天上也出現了許多彩色氣球,帶着小男孩翱翔天際,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兩個作品就如此有意無意地產生了連結,展現對人的關懷。
按這思路,《陪住你伴着你》的目光或可以是望向世界。劇中 Veronica 對自己感覺的表達是單薄的,而身邊的人則滔滔不絕,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她;這彷彿也是一種現實的重現:喪失家園的人失語,旁觀的人只能中盡力同理,但畢竟不是對方,不能完全明白對方的痛苦,也不能改變甚麼。但儘管今次的作品與現實世界或許存在這種關聯,但各個符號跟意象中間的鋪排並不算十分嚴謹。故事的切入點非常實在且貼近澳門的生活,就是父母離異,而這跟更宏大的「紛爭」、「家園」與「共存」(不論是人類共存,還是與大自然共存)的概念雖然有關,但也有着一段距離。作品中,「建築」們開解 Veronica 時花費了不少唇舌去論述「父母離婚」的問題,但沒有提示去把論述緊扣至上述的層次;「父母」的寄語則幾乎隻字不提離婚,而是用玄妙的比喻讓 Veronica(或是觀眾)思考自己身處的世界。建築物的出場頻率比父母高,加上兩種論述之間少了一層提示,於是乍看是兩組無關的說話,中間的關聯只能依靠觀眾想象、詮釋。
作為藝術節「闔府統請」類的節目,《陪住你伴着你》以小朋友為主角,想把世界變得童趣,但亦離不開大人看待世情的視角。有一剎那我突發奇想:或許是一個大人想藉着 9 歲的 Veronica,以一份童心來看到世界除了分歧,還有大海、美食和周遭一景一物的陪伴。事實上,來到第三集,再見台上的一班戲偶猶如再見一班老朋友。在繁忙而疏離的城市生活中,伴着我們的,還有創作,還有交流,還有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