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的澳門人都不知道的澳門人
前一陣子,我與友人到台北遊玩,難得的長假,當然不放過每一個值得一期一會的地方,每一分,每一秒可說是算得滴水不漏。
然而,我到一些著名打卡點或食店便忍不住問︰「為什麼要去這個地方?」
友人便說︰「因為出名,而且每一個人都會去的。」
然後,我們又繼續馬不停蹄地趕路。
當然,我不是抱怨特種兵式的旅行方式(也覺得挺有趣),只是會讓人思考,在走馬觀花之後,得到什麼?又是為什麼而選擇成為一個「特種兵」?
抱著這些問題,我想起了《咖哩骨遊記.特種兵攻略》。
你所見的澳門不是我的澳門
《咖哩骨遊記.特種兵攻略》有趣的是它的劇情相對零碎,但主心骨身份認同仍在。它把不同人對於澳門的認識放在一起,例如:曾經以為黑沙是世界盡頭的男生,坦州來回澳門的女孩,有著香港、澳門的雙重身份的女生。
他們述說著他們在澳門的故事,好像是在說著某種老朋友的故事,但弔詭的是明明他們論及的對象是同一個呀;而且,作為觀眾的你,對於澳門這個老朋友好像又有一點認識,你會覺得六位演員說的是「部分正確」或「無從判斷」。這對於我而言,在虛化的情況下,反而更有空間讓人去思考,由此,在海關檢查違禁品的情節時,特別令我有感的除了是只可以帶一樣物品入境,更是那一位隱沒在白幕之後的「長官」,彷彿是對於自己的靈魂敲問︰自己生於斯長於斯,那麼自己和這種城市的關係又是如何?因此,劇情上的零碎與斑駁其實是很能折射出澳門(人)的城市狀態。
特種兵成了一種抽離方式
《咖哩骨遊記.特種兵攻略》之中有著一句金句︰「99% 的澳門人不知道的⋯⋯」當然這是一句打卡的名言,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聽到這些句子:「澳門就是與別不同」、「感受澳門無限式」、「澳門滿 fun」、「澳門是一個中西交融的地方」,但從六位演員的演出之中,看到更多對於這些口號的迷惑,特別是劇末提到,如果只用一個物品代表你在澳門生活過,你會用什麼物品?然而,當你成為一位特種兵,你就可以從城市和自己的並置與錯位抽身出來,走入忙與盲的「網樂」與日常的直播之中,便逃離了那一個難以回答的身份認同問題。
基於零散化與距離化的敘事及導演手法之後,與其說澳門人的身份認同變得更為隱形,我想,作為一個「人」對於身份、界域、流動的概念都更為模糊。而這一種隱晦不明的狀態反而提供了更大、更多的空間令每一個在澳門這座城市生長的人再一次思索,你,在這個地方的定位是什麼呢?
最後,不妨引用「演書吧」(註)第三集的一句︰「澳門人真的需要一種如此清晰的論述,還是就是一種零碎化的日積月累?」(大意)
註:「第十四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線上對談節目:https://www.facebook.com/stepout.mo/videos/15363890069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