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十年,步伐愈發自在 ── 觀《蟲蟲的倉鼠》有感
Rolling Puppet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簡稱滾動)由林婷婷、蕭美琪與趙七於 2014 年創立。此前一年,他們攜手創作了具實驗性的劇作《枯牆》,這標誌著滾動創作之路的初步探索。隨後,林婷婷和趙七前往捷克布拉格國家表演藝術學院深造,進一步確立了滾動的創作基礎、藝術理念和發展方向。滾動致力於打破傳統,探索無邊際的表演藝術,積極聯合來自澳門及全球的藝術家,舉辦演出、表演者訓練、講座、工作坊,以及《OUT!路環藝術節》。這些活動推動了本地劇場藝術的創新與發展,為澳門藝文界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據了解,滾動的名稱源於三位創團成員在西藏旅行中的戲語,寓意不斷前進,以生命感動生命。在過去的十年裡,滾動愈發自在,步伐穩健。今年的十周年紀念作《蟲蟲的倉鼠》(簡稱《蟲》)正是他們成長的見證。
《蟲》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死亡,展示了生命的一再來臨與告終,帶領觀眾深入理解關係中的釋懷與心靈的強壯。這部作品由著名編劇喻榮軍創作,與其在澳門上演過的《資本.論》、《浮生記》及《卡布其諾的鹹味》等作品不同的是,此次他首次邀請兒子喻承恂共同創作,拓展了面對「失去」的成長之路。《蟲》講述了上一代對於人生的見解、對子女的關愛和期望,以及在生命中的各種經歷和教訓,提醒著人們對死亡的思考和準備,藉由生命的大輪,激勵觀眾勇敢面對並接受旅程的這一站,令人感動。
在視覺呈現上,《蟲》色彩繽紛、舞美質感豐富。戲偶、偶物、微偶影院及沉浸式音效系統的結合,加上特質鮮明的演員和動人音樂,演繹出具可塑性和層次感的組合。導演背後的編織巧思顯而易見,要做到盡善盡美,需要付出大量心力與時間。而《蟲》展現了滾動在首作《藥》之後十年的從容 —— 經歷了起伏,看過不同風景,澳門首版《蟲》作為跨地域創作的起點,不刻意追求完成,分享的是階段性成果,以及不同背景團隊調校頻道的趣味。在另類劇場之路上無休止地滾動了十年,仍能夠好好享受當下,帶著期待與希望前行,是一種令人感動的能力。
期待《蟲蟲的倉鼠》的下一階段,希望在實驗過後,生命轉化的光芒更加璀璨;希望在某個神秘時刻,被環迴立體之聲帶領起舞;希望在打磨過後的影像中,享受無需言語的擁抱。也期待滾動傀儡另類劇場的下個十年,繼續引入新穎的表演形式與現代劇場技術,舉辦工作坊、演出及社區活動,豐富本地的文化景觀,激發年輕一代的創造力和對表演藝術的熱情,促進澳門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並繼續活躍於國際舞台,通過滾動現正進行的「東西方偶物及另類劇場節慶與社區關係研究」等項目,不斷前行,將生命的感動多角度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