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紀慧玲

抵拒的身體飛行《空氣動力學》

身體如何動?這個被碧娜鮑許拋棄的命題,在台灣編舞家身上,卻始終是牽絆縈迴的自我認識論的課題。林文中、鄭宗龍(《來》)都有如許自我期許,卻或多或少都只開創了實驗的第一步,還未完成語彙與文章的組合。《空氣動力學》欲向上飛翔?還是抵拒飛行?答案不一,但相較《長河》從一而終單一命題「流動」而已,《空氣動力學》有更多正反思辨,就這點,飛行試驗仍可視作成功。

言語與行動,不該是個問題—短評《決定 · 性》

面對性/別題材,既以議題(決定的權力)切入,其難題與選擇,除了現象描述,有必要增加更多個體抒發與自我揭露,如此想來,主人翁(成年男子及幼年女孩)的表演(言語與行動)才是重點,編劇進行修編,似乎才是繼續打磨的方向。

風月作史,鏡花為注──評《1699.桃花扇》

摘取齣目也非全齣呈現,只能掇取曲牌一二,口白也是擇其精要,但求說述流暢,表敘人物精簡扼要。回歸原劇,侯李愛情篇幅占十五齣,餘二十五齣皆為史事,兩線交織,彼此並未完全依合,加上政局人物紛來遝去,如何將興亡之感提煉於離合之情之上,原也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