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刃心

    《喺度簽個名》—給觀眾的選擇和介入是為了什麼?

    主持人為了想促進交流,盡量讓觀眾發表意見以達開放討論,但這舉就落入了觀眾難得分享,就讓他們盡情訴說的圈套。介入應強調觀眾的參與及行動,而非純粹的口頭交流。這樣即使劇情發展至一定危機感,漫長的討論也使觀眾聽覺疲勞,減低介入的衝動。

    《親親「泡泡」郁郁貢》——嬰兒需要看懂嗎?

    與其說:能看懂嗎?倒不如問:需要看懂嗎?嬰兒劇場甚至嬰兒的世界裡,出現的都是最純粹,最本能的反應,同是劇場,可嬰兒劇場和平日劇場詮釋的角度不同,觀演關係也不同。演出不是為了取悅嬰孩,因此「說甚麼」不重要。而在觀眾只有不夠兩歲的演出下,嬰孩們留意到劇場發生甚麼,對甚麼有興趣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