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度簽個名》—給觀眾的選擇和介入是為了什麼?
論壇劇場為應用劇場的其中一種,其特色在於觀眾不只觀看,也稱「觀演者」,強調觀眾可以成為或取代演員,成為劇中任何一角,以改變劇中人物的處境。
《喺度簽個名》中,劇中病危的漢哥一直沒有出現,隱喻病患的心聲被忽略之餘,同時使觀眾不能選擇代入漢哥,而是聚焦照顧者及其他家屬的境況介入,這是創作團隊用得很聰明的一點。由於論壇劇場在澳門未太普遍,筆者想針對此形式的特點提出一些看法。
一、介入的處理
論壇劇場的介入,是指觀眾察覺劇情中的危機並出手解決。在劇中,照顧者在講述自己的境況時,和家人發生爭執,然後暫停劇情,主持人請觀眾代入劇中任何一人去嘗試解決,從而找出各種改變問題的方法(如今其實還發展出多種介入模式)。若要觀眾有意欲介入,劇情必須呈現一定的危機感或高潮。未知創作團隊是否擔心會醜化或標籤病患家屬,同時又想呈現照顧者及家人各有苦況,致使三個角色都在碎碎唸苦況來嘗試解決,看起來是解決及溝通失敗多於反抗失敗。筆者猜測可能基於創作團隊的資料搜集,了解到病患者家屬們各有苦況,未必有絕對的惡人存在。使劇作「忠實」呈現了角色的情況,未見危機感呈現,引伸出現以下情況。
主持人為了想促進交流,盡量讓觀眾發表意見以達開放討論,但這舉就落入了觀眾難得分享,就讓他們盡情訴說的圈套。介入應強調觀眾的參與及行動,而非純粹的口頭交流。這樣即使劇情發展至一定危機感,漫長的討論也使觀眾聽覺疲勞,減低介入的衝動。若「論壇」上的討論,大於戲劇的介入及呈現,就未必發揮到這劇場形式的特點。
二、向觀眾表達的訊息
此劇除了是向觀眾傳遞照顧者的苦況外,相信也希望透過劇中最後的選擇,向觀眾傳遞一個重要的訊息:照顧者可以有不同選擇。
但在聽完漢哥的心聲後,主持人補充康寧的資料,語義間滲透著紓緩治療能給予病人更大的尊嚴,同時紓緩照顧者壓力。而坊間不少觀眾也有同感,這就讓筆者困擾了,到底是要呈現康寧是最佳選擇,還是給觀眾傳遞照顧者可以有不同選擇?
從觀眾後續回應,看出很多人是以個人想法作最後選擇。當然我們不能制止觀眾用自身視角代入去作抉擇。筆者的看法是,更應在最後環節,有必要再強調觀眾所做的選擇,是因應戲劇情境,及人物的處境去做,否則就浪費看戲然後介入的部分了。
追溯論壇劇場的發展,影像和非語言呈現是論壇劇場的一大核心,舉例如一開始的定格、聲音、音樂、燈光等。筆者作出小小的提問,不知道呈現照顧者大力推開哥哥,或照顧者不停忙東忙西的重複肢體語言,而不只是從對白營造劇情,會否加強觀眾介入的意欲呢?
論壇劇場屬應用劇場的一種,是以特定議題、對象為焦點,強調借由戲劇來引發觀眾關注社會上特定議題,推動觀眾或參加者的意識、態度或行動的改變。筆者留意到身邊人在討論此劇介入的意義,或認為普遍觀演關係就足夠,介入無法提升觀眾的共鳴。用什麼視角來觀看一齣應用劇場,似乎也是一個漫長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