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享受有餘,敘事略嫌不足——簡評《冒險島樂園》
如何運用淺白易懂而不是膚淺簡化的語言去提煉故事和演出,如何加入趣味情節、音樂舞蹈、道具佈景這類容易吸引眼球的元素而不反被其模糊焦點,讓不同受眾都能找到欣賞空間,大概才是兒童劇的「藝術」所在。
如何運用淺白易懂而不是膚淺簡化的語言去提煉故事和演出,如何加入趣味情節、音樂舞蹈、道具佈景這類容易吸引眼球的元素而不反被其模糊焦點,讓不同受眾都能找到欣賞空間,大概才是兒童劇的「藝術」所在。
演員全程踩高蹺表演固然吸睛,同時也起到引導作用,將觀眾視線帶到周邊高樓、車流、鼎盛香火——這些由人類製造出來的所謂文明中。一模一樣的「大頭佛」頭套,似乎暗示他們可以是任何人,同時也諷刺科技日益發達,人們卻逐漸喪失個性和自我,面目模糊,只剩下身型服飾的不同可勉強辨認區別。
前一半與後一半的演出接近斷裂,除了主角獅子和老鼠各自出來露了個臉,便幾無連結。如果利用本身絢爛有趣的元素去突出角色,效果會如何?既然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動物,又參考了《獅子王》的表現手法,能否索性多借用一點,以塑造百獸之王的傲氣?
源起於政治與文化認知差異的社會撕裂越趨嚴重,陷於另一種交流困境當中,被稱為「第四權」的傳媒,有沒有發揮監察政府、政客和權貴的功能?還是成了抹殺別人話語權的幫兇?
故事以說書的形式呈現,但結構略嫌鬆散,部分道具也因此而無甚用武之地。位於舞台黃金分割線上的魯班像,抓人眼球,卻一直未見劇中角色介紹;幾樣造船工具,只用來過過場,沒有被賦予更深層的意義,在這樣一個以推廣造船業文化為背景的戲中,有點說不過去。日後若有機會重演,創作者必須在抓住定位一事上多加思考。
政府本身對「文化」、「社區」等詞缺乏認知與想像,提出空泛口號易,轉化成實際工作目標難;澳門藝穗節累積了十多年的口碑與影響力,並未為城市帶來大改變,姑勿論為這個地方的文化保育工作出貢獻,連所謂的主流傳媒,年年皆只聚焦「藝穗大巡遊」,今年文化局接辦後未有延續這一活動,有關藝穗節的消息便幾近絕跡(除了寥寥可數的藝文專欄或節目之外)。哀哉。
演出最後的安排明顯試圖將之撼動:第一個主動離開的,不是表演者而是觀眾,這種打破常規的行為無疑是帶有表演性的,而即使是無反應的觀眾,同樣以自主意識來延續了這個表演,只是達成的結果相反而已。
主持︰莫兆忠 發言人︰王禧彤(港)、譚小西(台)、喬亞(澳)、黃汶欣(港)、梁倩瑜(澳)、黃景業(澳-觀眾) 、鄭曉文(澳-觀眾) 《非現實現》 (澳門創意...
主持︰莫兆忠 發言人︰喬亞(澳)、譚小西(台)、黃汶欣(港)、王禧彤(港)、甄國暉(港)、余詠芝(澳) 、高展聰(澳-觀眾)、鄭曉文(澳-觀眾) 爆肝三十 ...
主持︰莫兆忠 發言人︰喬亞(澳)、譚小西(台)、高展聰(澳-觀眾)、黃汶欣(港)、王禧彤(港)、甄國暉(港)、余詠芝(澳) 《似曾相愛》、《人生酒吧》 喬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