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浮城‧寂 Woyzeck》:我們都身處在一個殺人的社會

從劇場實驗的角度而言,儘管將電影擬聲的技術帶入劇場並不是新鮮的事,但其擬音技術與象徵物互相融合運用的技巧的確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藉演出過程中的聲效亦令觀眾對Woyzeck的痛苦有更深刻的體會,甚至獲取了另類的「享受」感覺,因此整體而言甚是不錯。

評《音感2.0》:新的思考、舊的困惑

其所反映的可能是歌唱者們對自己的實驗缺乏足夠的理解,以及對聲音的探索缺乏明確的方向(或明確目的),也就是說,始終在「視覺的」和「情感的」兩種實驗中徘徊。例如,如果說它是一場偏重「視覺的」實驗,那麼這種視覺感就過於零散,無法串連在一起;如果是「純情感的」實驗,那麼它就經常被「視覺」元素所打斷。

及時劇評:《音感2.0》:超越符號的水與聲

一如以往,《音感2.0》意欲利用完全黑暗的空間,強行關閉觀眾的視覺,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聽覺和想像的延伸上,而Water Singers的4位成員則分布4角,演繹各種純人聲的聲音效果,但稍有遺憾的是基於場地的安全要求,現場仍有逃生出口的指示燈發出微弱的燈光,讓其他觀眾甚至是表演者的身影隱若暴露在視覺之下,加上觀眾的呼吸聲、轉動椅子的吱呀聲,都一定程度干擾了個人想像的純粹性。

及時劇評:《手談坐隱》:一層薄紗的界線

《手談坐隱》所要表達的含義十分明晰,表現手法亦非常簡要和直接,與日本圍棋的樸素風格高度結合,但相應地,過於直接地向觀眾灌輸立場訊息,也令這部劇在某程度上缺少了應有的彈性和迂迴的餘地。

一個大人的「童聚偶遇」

用物件說故事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發掘自身的故事,是美學,也是哲學,聆聽物件的聲音,觀察物件,感受物件,發掘萬物之美;是學習,也是療癒,每次上課前的手部熱身,除了為後面的操偶做好準備,也讓我們那雙一直被手機綁架的雙手得到了釋放。

星光下的置換與突變

一些兒童劇團在演後收集觀眾的意見匯總發表,但他們收集到的只是父母的回饋。這些回饋往往大力肯定戲劇的美學風格或思想旨趣,這其實只是表達了父母的良好願望:希望孩子看到的或被傳授的是一種「好」的內容。於是這種回饋可能會矇蔽業者發現製作的問題,因為這些內容在臺上出現時未必是兒童能感知或感興趣的。這也是目前有些兒童劇業者的迷思:服務對象已從兒童置換為兒童的金主了。

觀眾被觀,以及戲劇的無奈——記觀《天龍》

觀眾雖未至於遊走,但身體被演出者所帶動,彷彿走入情節,成為街坊一員。表演發生在不同的空間,殘象停留於觀眾不同的位置,從此往彼看的不止於演員的演出,還有很難看不到的、底下觀眾的反應。星羅棋佈的表演與觀眾所處互為映襯,這與鏡框舞台乃至所參考的歌舞伎舞台迴異,更像中國園林的借景,或是以人入景,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聲景劇場《甲戌風災》

「英雄與奸官」,「重要」與「不重要」,「我應該要點諗或點做」與「人哋(人人)都唔係咁諗或咁做」等等二元一次的問題,像劇中的敲擊聲重覆。到底人性的光輝邊個會在乎?看來沒有結論呢。像演後座談的觀眾意見一樣?我們,觀眾,大家,都是否已經離了地在自瀆?貼地的反而應該是關心一下八號風球有冇掛上。

《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觀後感

《將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並非傳統的寫實戲,原著劇本是編劇Carol Rocamora根據俄羅斯著名劇作家安東.契訶夫與他的妻子──演員奧爾嘉.克尼珮的書信改編而成,劇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