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劇評:《手談坐隱》的觀後感
棋局吸引人的一個地方,是每一步都是棋手的計算,落棋的背後都有棋手的意圖和目的。
《手談坐隱》是一套節奏明快,立場明確的劇本。杜詠琪借吳清源和秀哉名人的經典圍棋對局,借古諷今,影射抗爭者與澳門現有制度的對立。《手談坐隱》的角色不多,關係亦不複雜,觀眾很快進入《手談坐隱》的劇情和節奏。故事剛開始吳清源和名人就出現在觀眾前,對話中憶起當日的經典對弈,一場圍棋中的世紀大戰。吳清源和名人的對弈之所謂是經典,是因為兩者代表兩個不同的立場︰黑子與白子的對決,鬼才與大師的對決,中國人與日本人的對決,民族與民族的對決。女主角開口時,觀眾由過去被拉回現代,女主角開始回憶,當日為什麼要參與社會運動,為什麼會走出鍵盤,走上街頭,參與抗爭。當燈光再次照在吳清源和名人時,觀眾又被拉回圍棋的對弈之中。棋盤上的對弈只是背景,更多是吳清源和名人的立場和對立,反映出作者對現今社會制度的不認同,對現今社會制度的忿怒。
吳清源嘗試打破傳統,第一步就下了日本棋界的「禁手」——三三,這種非常規的手法打破了賽前的沉默,引起的軒然大波,亦令名人有點無所適從。這正好反映了青年人決定打破沉默,用社會抗爭的方式引起大眾的反政府情緒。當吳清源和名人的對弈繼續下去,雙方的立場亦越加鮮明,越加對立,亦越來越多人關心棋局的發展。正如當社會運動走上街頭時,立場變得鮮明,矛頭刺向政府,結果亦令更多人關心時局、政局的發展。最後,以名人的反勝結束棋局,正好反映出630的街頭運動中,政府以勝利者,抗爭者則以失敗者的身份,結束收場。
棋盤,非黑即白,對局鮮明,以多為勝。但現實中是否每件事都可以用非黑即白的方法解決?
即使再完美的制度,隨著時間的推進,都會有機會脫離現在,變得不合時宜。幸好今日我們處在一個民主社會,因此當社會制度出現問題時,社會可以用民主的方式,通過協商和溝通,並用修改法律的方式解決體制中的問題。但抗爭卻容易令問題激化,適得其反,反而令問題變得難以得到共識,變得複雜,結果令社會走上兩極化,撕裂,形成另一種社會問題。
*及時劇評 X BOK Festival 劇場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