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感知,跳躍時空,與藝穗共舞─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觀察
2017年初始,澳門與澳門藝穗節,一起撞進我的生命,還未來得及分清各路氣味,兩鍋料理就混成了一鍋。於是,短暫五天在澳門本島與離島晃悠的身體記憶,看著、走著、聽著、嗅著、嚐著的各種,默默拼湊成我進入澳門藝穗節的感知前導。
許是幾個月前才與布拉格相遇,這回一下飛機,踩上澳門的土地,一路從住處瘋堂晃到議事亭前地,竟恍見布拉格,混著淡黃、草綠、磚紅色彩的建築有點夢幻立於眼前;隨著坡地起伏走著,街上幾串紅通通的燈籠、金閃閃的雞年擺飾,與擦身而過的行人,又染了些上海外灘巷弄的風塵。回頭,鑽進古色古香的福隆新街,據說當年《胭脂扣》在此大量取景,隔壁巷吃碗鹹粥,配上加了芝麻與花生醬的炸兩,港式口味無誤。還好,那碗像極青草茶的蛋茶,確立澳式甜湯的獨特。就這樣,剛落地就被迷幻澳門撞得七葷八素,「我到底在哪裡?」心中不斷自問,這是布拉格、香港、上海,到底?
被混雜各式氣味、超時空穿梭的感知狀態領著,來到南灣舊法院大樓參加「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開幕式,才恍然大悟,冥冥中似有注定,感知狀態的超時空跳躍,和直覺以食物、氣味、色彩、甚至步行中與地相接的觸感來感知澳門,正巧與今屆藝穗節「腦作藝穗,日日嚐鮮」為口號,「食物料理」為精神,有些隱隱巧合。如此,更加確定食物與漫步,將作為第一次與澳門和澳門藝穗節共舞的韻律。
好巧不巧,下午才被撞著超時空跳躍,晚上的兩場演出,再次動搖我是否位於亞洲城市的真實。
第一場,由葡萄牙「斯高蘭杜舞蹈劇團」以結構即興的方式,展開頗為漫長卻後勁十足的《夜》。三名男子,各個身型精實,在堆砌破舊輪胎的場地中如鼠類鑽著、躲著、竄逃著,說真的不明所以,視線僅被迫跟著黑影探索,除此之外,大概只能放空,又或是空了一下,再跟上三隻黑影。無論舞者身體能量,或者觀者受覺,皆醞釀在夜晚一切事物感知不明朗的渾沌狀態下。漸漸,一些暴力片段逐一浮現:追逐、爭鬥、未觸身但情緒高張的拳擊等等,身體或結構內能量暗自躁動著,只等待著一觸即發。就在《夜》似乎進入尾聲,身體動能鼓譟到極端後,三個男人再進場,竟是女裝、丑裝華麗登場。紅的、金的、紫的、寶藍的目眩神迷,黑夜灰的渾沌終於有了出口。才知搖晃、翻轉原是為此。三人病毒般的侵襲整場,先是將現場DJ拉下場,再來是觀眾一一入場,投入夜的迷離搖擺。難說此作有什麼深刻意義,但掌握觀眾感知流動倒是驚喜。
黑盒子的魔幻在於扭曲時空,創造世界,即便位於具歷史意義的舊法院建築中,當牆上地板染上一片黑,密閉在一個黑色空間中,也正是感知與想像無限蔓延的時刻。
同一棟樓,半小時後,下午魂牽夢縈的布拉格還真在午夜出現。兩個女人,風騷一陣,套上巨型偶面具,穿上西裝,扮起捷克冷戰時期,政客與釀酒廠工人作家間喝酒鬥法的荒謬短劇《酒後「套」真言》(Antiwords)。冷酷、筆直的西裝底下,兩女虛張聲勢地比手畫腳,跳針、空洞對白皆由音響呈現,看似僵硬的形式,背後卻是兩名青春活潑、啤酒一杯接一杯的年輕女子,以為荒謬搞笑,其實苦悶、壓抑已隨酒氣逐漸瀰漫,直到兩女將面具摘下,真正的她們已灌足酒精,染得皮膚紅紅,反覆搓揉肚子的動作顯示體內酒氣已漲到不行,無奈印上臉龐,叮叮咚咚風鈴般的背景音響起,她們繼續舉杯,結束。共感作祟,連坐在觀眾席的我都有點反胃了。兩個的女人,與斯高蘭杜的三個男人恰恰相反,她們將能量壓至谷底,卻透露出另一種飽滿,填塞酒精與無奈的飽滿。
兩齣啟動身體能量還算極致的作品後,方才想起當日傍晚經歷了另一齣該有酒精程度潛力,卻只發揮到氣泡飲料等級的作品。來自台灣的《坐坐茶室》力求短小精簡,強調「體驗式劇場」,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內,經歷一場短暫的關係,無論你稱之為戀愛或只是孤寂與慾望宣洩。關係從何處開始?導演首先直攻身體。觀眾蒙上眼,陌生演員在你身上磨啊、蹭啊、呼吸、幾近親吻的挑逗樣樣來,他或她手的大小、皮膚的質感、溫度、身上氣味,來回流連不知幾回。他與她離開後,接著是一段賣弄性感刺激視覺的慾望之舞。觸覺、嗅覺、視覺各經歷一輪,再來大概是要直攻心靈了。一名茶室女或男(演員)帶著尋歡客(觀眾)上樓,聊著些看似日常的對話,卻相擁貼面而舞。走出茶室後,其實感到可惜。短暫的二十分鐘,採用相對冒險的體驗式劇場,雖頗富新意,卻因結構過於片段破碎,對我來說,感官作用蜻蜓點水,於是接收意圖未明,或者欲拒還迎才是慾望刺激的重點?再者,如此富感官挑逗意味的作品名稱與手法,不難令人聯想到福隆新街過去曾是性工作者所在地,無論策展與藝術家實際在藝穗節概念上如何工作,既運用了環境,似乎就難以忽視立場的必要,在什麼位置,說什麼話。所以,當我以為自己正要喝上高粱,一口下去卻是氣泡香檳,雖甜美卻浮動。
超時空跳躍的感知雷達,在第一天只盤旋於布拉格、香港與上海,到了第二天持續往東南亞移動。一早隨著澳門友人前往三盞燈附近吃上緬甸美食,魚湯粉、椰汁雞麵,辣辣的薑味和著甜甜的魚湯、五顏六色的攤販小吃,開始了這一日的澳門地圖。在澳門,除了走路就是公車,好處是你會永遠記得這丘陵起伏的小島,上坡又下坡,下坡又上坡,公車上更顯顛簸。就這樣,隨著26A從擁擠、時空交錯的本島晃到了稍微沈澱的離島路環,據說是當日遊客較少,方留下一股閒散氣息。路環四廟的簡樸與靜謐首先透出悠悠,手打咖啡難忘的口感,雖現已出自機器,但原先葡人辦公時間,阿姨們用手打一百下出來的工,多少還是透著綿密,散發出一股想像的悠哉。悠悠背後沒敢直視的,是沿著舊船廠繁榮一時上下坡的蒼涼,無緣多看,即隨著公車晃回本島,沿路經過葡京賭場那更是極大落差。
好像每天的旅程,都預告著當日要參加的藝穗節活動,當我還繼續為超時空的跳躍定位中,傍晚,另一群充滿能量的人們,即在何東圖書館講座「異鄉戲味:身體、記憶、勞動」分享著他們如何定位認同,連結家鄉、異鄉、身體與記憶。無論是與印尼移工工作的「小城-社區劇場」;探索自己、與他者、與生活關係的藝術家余若玫;尋找澳門與捷克相似性的「滾動」以及「Dafa偶戲劇團」定位政治與文化認同等等。他們皆透過各種身體與記憶的勞動:工作坊、田調、創作、表演與他人連結等等,在全球化、移動時代下,來回定位複雜的認同地圖。
身體與記憶是連結的素材,而勞動是連結本身,它賦予漂浮的認同一次又一次附身與落地的可能。傍晚講座的體悟迴盪著,細雨迷濛中,前往身體與記憶成為勞動之可能處,那是由港、澳、台三地青年編舞家共同合作的「身體印記:後殖民青鳥」。「青鳥」象徵希望,港澳台三地後殖民的情境下,青年們的希望是什麼?依舊逃脫不了對於身份、文化與認同的定位。我是這麼琢磨著「後殖民青鳥」這道題。然而,常常與身體最難分難捨的當代舞蹈,卻更常與連結記憶與文化的身體擦身而過。在「身體印記:後殖民青鳥」中也不例外。這裡的勞動,真真實實是「動」,卻滑脫了連結身體、記憶與文化的勞動,細究其因,大約與當代舞蹈透過工作坊、學院教育的系統化與全球化有關吧。除了張雅為的《壞公主》試圖狂暴卻其實輕飄地翻攪身體與過去記憶;陳智青的《盲頭》以病體、魁儡,黃翠絲的《填壓》以不斷塞食與豢養,兩人均指向失主體與內在空洞狀態等等,她們試圖精煉對於這個時代衝擊的反饋。此外,梁儉豐《Just like a balloon》、林廷緒《沒有人記得的事》,雖在創作概念上各自質疑身體的規訓以及感嘆快速現代化下消逝的歷史,但身體質感卻依舊在一種學院舞蹈的框架內,難以在其身體的勞動中,真正透現記憶與認同。不過,這只是三地年輕編舞家第一次共同發聲,因此機緣而促成的合作平台實屬難得,後續更大漣漪仍值得期待。
真正要在勞動中看見身體與記憶,是到最後一天的《巴勒斯坦大飯店》了。
要離開澳門前,空氣中莫名飄著接近死亡的氣息。先是與友人相約康公廟一旁的大龍鳳茶樓,喝茶聽戲,少了精緻化的港式飲茶,多了油膩卻粗獷的口感,像是一個個未經梳妝,剛還在隔壁桌旁喝茶打盹的阿公,或在門口招呼客人的阿婆,一站上台,各個中氣十足,唱作俱佳,表情生動。那是一個混雜著接近死亡與充滿生命力,人人皆高手的下午。步出大龍鳳茶樓,再往死亡走去,潛入在白鴿巢公園旁的一座墓園,園內雞蛋花樹沒了花,像極骷髏的手,捧著知名畫家與傳教士的墓,心想最後一天,就用死亡送走死亡,結束送走結束。
晚間,走到另一座與死亡相接的古蹟,大三巴。下頭巷內的何族崇義堂,據說過去曾是人口販賣地,在此處上演探討難民身份的《巴勒斯坦大飯店》似乎再適合不過。
導演兼演員阿比出生於巴勒斯坦難民營,離開難民營後,家人希望他可以成為高中化學老師,但他堅持以偶戲探索難民回憶,訴說好幾次與死亡擦身的故事。脆弱細小的米粒是廣袤地表上隨時移動、也隨時離散的人們,斷枝殘骸的木塊作偶,他們是在難民營隨時可能破碎的生命,偌大的袋子成為荼毒難民的惡霸,裡頭裝著難民好不容易排隊領的糧食。難民是一個個齒輪般的細小木條,手裡裝著唯一的米粒,再次排隊,但這回是向惡霸繳出。阿比說,他希望有天地表裂開,冒出猛獸將惡霸吃了,但這天從未發生。說唱之餘,牆上放映的是阿比親人的照片,他邊演邊介紹,表情中洋溢驕傲與思念。我們圍在餐桌旁,看著阿比一下誇張搞笑,一下深情吟唱,拍打著富節奏感的手鼓。直到最後,我們擠成一團看著西洋鏡裡放映的故事。一旁不時飄來香料和著米飯的氣味。一碗米飯配上酸奶,是演出的最後一幕,角色換到觀眾身上,阿比與大家共享米飯,話家常,強調互動的後現代劇場,食物與生命成了最佳媒介。
關於中東火藥庫的歷史,實在從國高中時期就是一團迷霧,也許安逸生活下,再多戰爭都被媒體扁平化,怎能切身體會世上有一大群人每天與死亡靠得那麼近。但也正是阿比與死亡為伍的膽戰心驚,結晶化為肢體、律動、吟唱、節奏、口白、與偶的共舞以及最後的米飯香,得以飽滿而能量充沛。想著難民營內得來不易的米糧,以及當下圍桌共食、話家常的平安,阿比用樸實的物件、幽默而動人地演繹了與死亡和絕望為伍的深刻。
帶著《巴勒斯坦大飯店》的豐沛能量,原想將澳門之旅結束在午夜靜謐而莊嚴的大三巴,不料廣場上彈吉他的彈吉他、大聲放著〈小蘋果〉的、放肆嬉笑著陌生語言的都有,站立於這番午夜嘈雜景象中,不禁自嘲一番,這趟旅程充斥的各種荒謬與衝突:以為自己來到位於亞洲的城市,卻來回跳躍於布拉格、香港、上海甚至台北東區;以為死亡或結束該是神聖而莊嚴的,卻嘈雜得可以。不過,生命不也就是夾雜各種令人發噱的荒謬,死亡也是。想起來,《巴勒斯坦大飯店》不也就是提醒著我用童心和幽默看待世上的殘酷嗎?
最後看了幾眼大三巴,點上最後一根菸,便迅速離開眼前窘境,所幸,住處染著昏黃燈光的瘋堂巷弄還是貼心地留下了最後的安靜。熄菸,上樓,就這樣,我結束了超時空跳躍之旅。
演出節目︰《坐坐茶室》|明日和合製作所(台灣)
觀演場次︰2017/01/14 17:30
演出場地︰福榮里 9 號
演出節目︰《夜》|斯高蘭杜舞蹈劇團(葡萄牙)
觀演場次︰2017/01/14 19:15
演出場地︰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演出節目︰《酒後「套」真言》|噴火劇團(捷克)
觀演場次︰2017/01/14 21:30
演出場地︰舊法院大樓一樓
活動:藝穗評地2017──主題座談:「異鄉戲味──身體、記憶、勞動」
時間:2017/01/15 16:00
場地︰何東圖書館
演出節目︰《身體印記:後殖民青鳥》|澳門、香港、台灣三地交流之當代獨舞展
觀演場次︰2017/01/15 20:00
演出場地︰曉角實驗室
演出節目︰《巴勒斯坦大飯店》|Dafa 偶戲劇團(約旦)、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觀演場次︰2017/01/18 20:00
演出場地︰何族崇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