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凝視的身體,也正注目著你《女公關》
菲律賓舞者Eisa Jocson自小學習芭蕾舞,卻於2010年馬尼拉奪鋼管舞比賽冠軍,似乎從此宣示她並未將古典的芭蕾身段視為枷鎖,反而進一步去開拓各種不同的可能,包括近年來對日本舞踊的摸索。
最初受到鋼管舞吸引的她,「調查後,發現鋼管舞的發展就是一段豐富的身體政治史」(註1),歷經了各種嫌惡的、有色的凝視,才終於在近代敲響「藝術」之大門。另外,面對日本傳統之舞蛹,她關注的也不僅是身體美學的展現,而是自二十世紀以來,於日本從事性產業的異鄉客——Japayuki-san(ジャパゆきさん)。Japayuki-san多半是來自菲律賓或者泰國等地之女性,套上和服,模擬歌姬的裝扮,使觀看者的心情挑起奇異的搔癢感。Eisa Jocson的舞作充滿著高度文化自覺,她將身體當作歷史演進的場所,而觀眾則是史事的見證者(甚可說是參與者)。
於澳門藝術節演出的《女公關》(Host),是她三部曲作品裡的最終章(註2)。此系列作品均沿著全球經濟文化的脈絡行走,思考長年以身體作為主要消費「工具」的產業,如何在舞台上重現及想像。
《女公關》由一身華美的亮面日式和服為起點,觀眾圍繞著不規則狀的舞台而坐,似乎有意模擬真實的舞廳氛圍。當舞台燈亮起,觀眾可以看見Eisa Jocson的臉上彷彿脂粉未施,古銅色肌膚與日式和服,一開始就形成某種衝突;接著她把自己當成蝶蛹一般不斷拖下衣物——這看似某種情色的軌跡,但觀眾將逐步發現,最後汗濕的身體,讓她單薄的身子近乎全裸,然其散發出來的性誘惑,反是在身上包裹最多衣物的時刻最能體現。
選擇日本舞蛹作為開頭,一來是呼應第一段所提到的Japayuki-san,以身體作為被凝視/被消費的符號,以突顯後續展現自我主宰的力量;另一部分,我相信也是舞蛹擁有輕易魅惑人心的能力。有別於一般的身體訓練,表演者大多要求將中心放在身體中間,「日本舞踊」則得將重心擺在前方,彷彿一朵盛開的花、根莖承受不住盛放的重量那樣使花傾斜,這種懸而未落的幅度,就是曖昧影子。此刻的她像是羞怯的少女,不敢正視你的雙眼,卻又想盡辦法透露出「我看見你了」的暗示。
全長50分鐘的《女公關》,將氣氛的轉換訴諸三種方式表現:一是衣服所象徵的意義(從和服,到馬甲,最後幾近赤裸),二是身體與音樂律動的能量(從緩慢優雅,到激昂快歌,最後撇開節奏將身體視為可揉捏的雕塑,純粹地伸展、釋放),第三則是利用她作為一名「女性」舞者的「眼神」,所做出的挑逗與挑釁。
《女公關》選擇在澳門舊法院大樓演出,打破鏡框式格局,以不規則、近似蜘蛛網造型的舞台,盡可能與觀眾的距離拉到最近。之於這樣的設計,舞者不會被燈光刺激得眼前一片花白,也容易讓觀眾混淆主客的差異——畢竟,當舞者的眼神落在某個人身上,所有觀眾的焦點將自然而然地順著舞者的眼神遊走,此時的表演者是Eisa Jocson與她凝視的對象。彷彿她的雙眼是一對著了火的箭,所及之處都能引起騷動。她在某一位觀眾面前更衣,或者久久地只看著某一個人舞蹈,都不可能讓對方內心沒有動搖。
隨著音樂與服裝的變換,這位「女公關」亦從單純的挑逗,成為全場主人;她在「選擇」她所凝視的對象的時候,其實也代表了「獵物與狩獵者」的身分移轉,女公關在此刻不單只是供人玩賞的「女人」,而是擁有強烈主題意識的個體。舞台被她的高跟長靴震得軋響,在她完全褪下所有裝扮,圖留肉色的內衣褲渾身濕透的同時,性暗示也隨之全然退卻。
這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同樣身為女性,我深知亞洲社會是如何有意無意的洗腦「女性」作為被凝視者的責任——腿不能太開、要笑得含蓄、永遠得擔心有人盯著妳的胸口或者裙底看——這種話聽多了,與其說我們開始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如說我們知道這個身體是能夠輕易挑動他者的心,我們的裝扮與走路的姿式,都彷彿正等待著、害怕著、或有期待著一雙眼睛來觀看。有這樣的認知後,女性必須再花相當大的力氣以及時間去摸索,才能夠找到身體完全的主宰權。在《女公關》裡,Eisa Jocson顯然透徹這件事,甚至玩弄、反諷此事。她用一齣舞來證明,性感是被操縱出來的,而女人不該再被他人的目光定義。
雖是,舞作之尾聲,她換上一襲金色洋裝,穿著高跟鞋,場內播送曾經紅極一時的音樂——Wonder Girl的《Nobody》。Eisa Jocson依樣畫葫地模仿少女團體的舞蹈動作與嘴型,模仿她們的俏皮可愛,臉上掛著微笑,卻能感覺全身的力與美都鬆垮垮地隨著洋裝搖擺。時空輪轉,每一個時代的「被凝視者」都在改變,隨著她對嘴唱出的歌詞:「I want nobody body but you……」眾人將會隱隱明白,舞作將結束了,可是這種時代荒謬將生生不息,一棒接著一棒傳下去。
註1:此段出自澳門藝術節《女公關》節目冊,〈是主又是客,安卓珍妮的身體:Eisa Jocson〉,余若玫撰文(香港獨立創作人、文化活動策畫人)。
註2:Eisa Jocson 三部曲:《鋼管舞者之死》(Death of the Pole Dancer,2011)、《猛男之舞》(Macho Dancer,2013)、《女公關》(Host,2015)。
*原文於2018年7月13日原載於全球藝評 Art Critic
*本文作者為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