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到去外太空
澳門藝術節《舞.醉龍》演出中演員所引發出的想像,是多年後的舞醉龍活動可能成為奧運項目、全人類活動體操,甚至衝出地球,成為與外星人溝道的橋樑。導演透過是次演出將觀眾「舞」到去外太空,這一點確實做得非常成功!
若要研究這項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舞醉龍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的相關內容,筆者相信現時亦有不少文獻資料或研究報告滿足讀者的需求;以表演藝術的形式為舞醉龍文化作記錄或反思,確實亦有其必要性。演出的發展走向引領著觀眾,透過觀眾的觀感去感受或反思演出所帶出的訊息,這應該會是表演藝術此形式的獨特之處吧!是次演出《舞.醉龍》最令觀眾摸不著頭腦的,並不是形式、並不是舞蹈(白色雙人組)、並不是戲劇(黑色雙人組)、並不是導演的心思,而是上述各項東西拼湊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各不相搭的嚴重錯位。不斷以問與答的形式提出一些「哲學」的理論,沒有貫穿的技巧,實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只會令人覺得故弄玄虚;以身體作為媒介,希望觀眾透過形體感受主題,在沒有前提沒有背景,觀眾只看到身體律動。這種錯位最後只能令觀眾反思的是:當初為何我會買這演出的門票﹖我究竟「睇咗啲咩」﹖
若是以抱著想看舞醉龍而來的,對不起,請在每年舉行的「澳門魚行醉龍節」看吧;若是以抱著看導演如何以舞醉龍為主題,引領觀眾思考,對不起,請閱讀研究資料吧!那本次澳門藝術節《舞.醉龍》演出帶給觀眾甚麼﹖筆者認為,下次不會再受騙了,就讓那民間傳統節慶繼續自然地發展吧,請不要再以所謂保育、傳承為由,套以甚麼表演形式重新包裝來欺騙觀眾,因為「說」與「做」之間還是強差人意!這樣的操作,掉失的是觀眾對本地創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