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反思的當代寓言──足跡《找記憶》觀察
「足跡Step Out」趕在2016年歲末之際,以風速般的方式,沿著湛藍的太平洋,倚著壯闊的海岸山脈,在花蓮豐濱、靜浦、港口、吉安等校園巡迴演出,與其說本次的偶劇《找記憶》是「足跡」特別為花蓮人書寫的戲,倒不如說是一個更適合當代人反思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內容在闡述「記憶很短」的「小牛」和「蚊子很怕的」的「巴基魯」(意即麵包樹),在南風吹起時,發展出一段令人動容的友情。
健忘的小牛為了找尋自己的好友「巴基魯」,不惜一切代價穿越高速公路,巧遇「左邊跟右邊是一樣」的「Ju bu Ju bu lu wu」(意即蝴蝶),翩翩飛舞的蝴蝶為了傳承生命,飛向遠方待產,讓整條公路的汽車紛紛靜止讓行,「Ju bu Ju bu lu wu」振翅帶著小牛來到另一個國度,沿途的風景還巧遇「不是人也不是狗」的「Ku ka ku」(意即豬),還有「可以看得很遠」的「伊呀」(意即老鷹),這些小牛的新朋友,都不忘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這才是我本來的名字…是人們給我改的名字。」,「新名字」不具任何意義,只有包裝與一再被消費的本份,記不得的事很多,記得的事很少。小牛來到「進步樂園」,一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遇到蝴蝶,她再次飛舞著,說道「我現在很忙,沒時間生baby…現在學會說『謝謝光臨』」,延續、傳承與進步、改變同時拉扯,進而崩壞成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我進而思索,為求進步的人類,為求滿足與迎合都市與社會的發展,硬是強加「新名字」在原始載體上,為其貼上不屬於他們的標籤,如同原住民部落長大的孩子,山林的子女,為了追尋「進步樂園」的腳步,淡忘祖先們在他們的血液裏留下的記憶與求生技能,選擇只能「一樣、乾淨、整齊」的漢人社會,到底是在地化好一點?或是國際化好一點?還是,我們其實都是「進步樂園」裡的囚犯,逃不開「進步樂園」這巨大的牢籠,在進步裡學會如何退化,在進步裡學會忘記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