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計算的《捉迷藏》
石破天驚的《捉迷藏》的演出後,私底下討論的人好多,公開發文的卻很少,連「?櫈區」都沒半點聲音,到底係崇拜權威還是怕事不如講少句?這種澳門劇場才有的怪現象都叫人嘆為觀止。
一部大灣區走透透,「神壇級編劇」的本地原創話劇,本來是澳門劇界的一項盛事,但在大伙兒門票都賣得不好的2023年,這個戲到底是叫好叫座都引不起幾大個漣漪。編劇的功力其實就表現在精密的計算心思,計算到幾好的題材都變得沒有感情。這一個關於不同文化、家庭觀念之間衝突的家庭倫理劇,加入似有似無的懸疑元素,本來有一定可觀性,問題是過於為取悅觀眾而「鋪陳」、「設計」,這一刻要懸疑,下一刻就是冷笑話,再來當然要一場港產片鬧劇追逐戲,最後要哭著說悲劇感人流涕,精算師式的戲,當然有好多消費者願意埋單,應有盡有,但不一定合乎情理。人物塑造完全顯露了編劇的工具痕跡,這方面劇中丈夫和媽媽老友最為明顯,飾丈夫的男演員許嘉潤明顯年紀太輕,與其用偶做女兒,不如用偶演埋個丈夫好過,也沒差吧?而蔡玉婷飾的媽媽老友進場後滔滔不絕地講些舊事,功能就是向觀眾交代劇情,可是也太明顯了,台詞幾乎就是一句編劇的完整陳述句子,沒有半點生活氣息。我覺得演媽媽的香港演員梁翠珊,最能配合編導的風格,每一刻都是戲,少少一句台詞都演得七情上面,要驚訝就張大嘴巴,要疑慮就眉頭緊皺,每一樣不但到位,而且精準、有過之而無不及地交貨,欠的就是設計之餘的內在情感,在沒有潛台詞可言的情況下,八點檔式的演技實在出乎意料地與全劇風格統一。
最後還是要說說演女兒,被討論度極高的梁建婷,在這部戲中最多人批評的是中英文夾雜的台詞部份,混雜的語言變成台詞說出來,梁顯然不過關,儘管最後一場的獨白,她演得很用力,險些就感人了,但卻跟上半場的演繹格格不入,你可說這正是角色的真正一面,那麼要不要全段用英文說出來,夾少少廣東話才比較配合人設呢?當然現在的做法又是為觀眾而設想的「好意」了。近年梁的幾個主演的戲《明年此時》、《咖啡冷掉之前》都有好口碑,現在雖然粉絲仍然力挺,但本劇無疑是她近年來一次滑鐵盧。
其實全劇還有很多可以一談的部份,例如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例如經常躲在紙皮箱的女兒,這些都是可以加以發揮,更切合「捉迷藏」的題目,不過都是點到即止的「笑位」,看不到有任何發展。至於說,這個戲在大灣區很受歡迎,大家都很喜愛,為什麼澳門觀眾反應卻不同?這可能就是這個戲最戲劇性的一點,最文化差異的事情了。迷,好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