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世界——《巴勒斯坦大飯店》劇評
何族崇義堂,一座澳門少見的阿拉伯風格建築,這裡曾經是家族祠堂,是學校校舍,還是“豬仔館”,甚至在建築底下還發現了其他的歷史遺址。走進這樣一個經歷豐富且帶點神秘色彩的空間,故事還未上演已經讓人浮想聯翩。牆上依舊貼着過去的校園標語:“校園清潔,人人有責”,歷史的痕跡還未被完全抹去,學生們嬉鬧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出生於巴勒斯坦難民營的導演阿比,在這裡撐起一張圓桌,為我們帶來他的家族變遷與成長經歷,這樣的空間加上這樣的身份,如此恰巧。
演出地點在屋內,沒有多餘的舞台設計,一盞溫暖的小燈,觀衆與演員圍着飯桌,親密的距離,觀看的是世界另一端的故事。阿比一邊與觀衆們閒聊一邊料理着家鄉美食,米飯的香氣,充斥着整個空間,讓人彷彿來到阿比家裡做客。圓桌底下暗藏玄機,阿比不時從桌子的抽屜裡拿出各種道具戲偶,可能是飛機,可能是汽車,幾根樹枝塗上顏色加點裝飾就可以代表一個人,手工的戲偶,帶着粗糙的質感,那是艱難時刻,匱乏時代的自娛自樂。現實的殘酷激發了想像力,就像化學系的愛情是拿一小顆泡騰片加入水中,滾動的水泡,興奮時刻,是愛情的化學反應;廢舊的後照鏡,貼上一對眼睛,盯着你,不能輕舉妄動;自製的西洋鏡,我們在小小的鏡頭裡看到模糊不清的家族照片,就像觀衆透過這小小的劇場觀看那個大大的世界。阿比的動作表情,聲音配襯,沒有特意地傳遞痛苦,自嘲幽默的手法,卻更加讓人動容。
阿比用米來講述故事,一顆米粒一個吻,這些米粒代表着阿比最愛的親人,他的家族,他的同胞。米粒是人,是在顛沛流離中樂觀堅強的人,是在砲彈硝煙中如米粒般渺小的人。“砰”一聲,一個拳頭砸下,米粒四處炸開,觀衆也無法逃避,一身米粒,瞬間的溫情被破壞,本以為只是娓娓道來卻依然充滿爆發力。家族,代表着你不是一個人,阿比把那一整盤米撒向自己,深情痛苦的表情,那是阿比一生的牽絆,桌子上鋪開的地圖,當初的國土,遷徙的路線,而現在再也找不着一樣的地圖。中東的圓形樂器,悠悠地敲響,有些事,我們不能忽視。
最後,阿比夫婦為觀衆們遞上了熱茶,與觀衆一同享用着家鄉的米飯,閒話家常。走的時候,阿比站在門口與觀衆一一握手言別,他用真誠的故事,帶給觀衆一次深刻的體驗。
原載於:2017年3月2日,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小故事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