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就是美──《空氣動力學》
不一定要充滿戲劇性的表演才算是精彩的演出。倘若編舞家能掌握光線與空間的關連,即使是簡單的物料,透過不同的燈光與影像配合,觀者在簡約的舞台設計下,集中看見舞者的心思與空間發展上的創意,演出同樣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光影的流動轉換,舞者往返於「繁」與「簡」、「快」與「慢」之間。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燈光是空間的藝術,舞者將兩者結合,於舞台上時而緩靜如煙霧微塵、時而恣意乘風拖曳翱翔,身體隨音樂自由流動,以環抱、旋繞、推拉等身體動作,與不同的組合排列,體驗空氣粒子與粒子之間的流動。值得留意的是編者對時間與空間的敏感度尤其高。若然有細心聆聽當日演出的配樂,除了用不少重複音(repeated notes) 和一些高頻率電子聲效外,有時會藉音樂作為一個切面,將舞蹈分段,讓羣舞產生不同的變化,例子如通過大量五聲音階推動緩速的舞者前進,而音樂的節奏、速度與舞者的動作,作為一個能量替換,加上錄像讓空間變得更真實立體。
編舞及藝術總監林文中能善用舞者的身體做空間性練習。簡約的舞台設計,開首部份以錄像點明題旨,絢麗的舞動剪影仿如電影般先是介紹編舞及藝術總監、錄像及燈光設計等等,而一系列飛行設計電腦圖更極富現代感地打開觀者的視覺想像。《空氣動力學》的創作靈感源自航空科學的空氣動力學原理,編舞林文中嘗試在作品尋找一種由內而外、具客觀、向量式與去中軸線的身體位移方式。每位舞者皆十分熟知自己身體的每節肌理動作,「身體」作為主體連繫思維和意念,動作越慢,所需的意志與能量越集中。編舞借用接觸即興的方式,通過肢體的扭動、疊合、推拉、翻滾、舞者與舞者間的缷力、接力和換力,形成一連串川流不息的羣舞,而他們以半樽的身體,重心往下壓之餘,四肢不停地彼此扭動,不同舞者的手與腳卡在另一位舞者身上,他們一個卡着另一個,體驗身體與身體之間的有機靈性與空間的可塑性。
在舞台上要成就一個成功的作品,「台、燈、聲」的設計、參與和介入是重要的元素,不論是走華麗路線還是簡約策略,舞台、燈光與錄像設計無疑有助提升整場演出效果。是次演出燈光主要以冷色為主,一系列的藍色及灰銀,相信和配合主題有關,簡單的一條透白色「膠布」藉燈光與映象,塑造出千變萬化的舞台效果。筆者尤其喜愛以俯視角度,放大拍攝舞者動作的那段錄像,映像的色彩飽和度甚高,而且以慢速處理,畫面變得極其抽象,且充滿藝術性。此次舞台設計簡約卻不失效果,在最後一幕,燈光聚焦在透白輕盈的膠布隨風緩緩降下,極具詩意地體驗空氣的流動,筆者對於編舞及藝術總監林文中的下一個作品充滿期待。
文章原載於:
IATC│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簡約就是美──《空氣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