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放過誰─談《跳到死吓又死吓》
德國舞團Nir de Volff/Total Brutal聯同本地舞者洪振宇,於本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演出這部以「死亡」為主題的舞作《跳到死吓又死吓》(Dancing to the end)。舞作的中文譯名耐人尋味,指出舞蹈與死亡命題交纏甚深,同時暗示舞蹈終究指向殆盡,卻又自嘲舞動似永不終結,疲勞了舞者,又消耗了觀眾。
疲勞在於編舞動作與作品形式。開首舞者雙手從腹間節節往上成抓臉狀後,軀體又旋即倒塌、翻滾,張弛於低水平間,腿總側貼著地板邁過身體然後再轉方向,預備下一個更疲勞絕望的造型和系列動作。完畢後又插入一個令人苦笑的玩笑,把流行曲《Love is in the Air》改成 「Death is in the Air」,三名戴白色面具披金色長假髮的舞者碎步細扭身體,輕拍黑色氣球到半空又徐徐降落,反覆再來(對,死亡就在空氣中)。
停頓。
剛才是序幕。接著也是個類似序幕的說明環節:三名舞者各自亮出自己靈感泉源的三張照片,洪則從旁解說,照片分別為:挪威畫家Edvard Munch的名作《吶喊》(這解答了剛才的舞蹈構想,具死亡意味)、俄國名芭蕾舞者Anna Pavlova(其傳世之作《垂死的天鵝》當然關於死亡)、以及匈牙利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名作《倒下的士兵》(照片捕捉士兵中彈一刻,是死亡過程),然後洪再自稱鬼魂(對,鬼魂自然與死亡有關),叫大家跳到死吓又死吓,一路瘋狂大笑。
甫入場是三名舞者隨著Stravinsky激動血脈的《春之祭》起舞(對啊,祭品的故事,也是具死亡意識),混亂中僵硬及扭曲,再見兩舞者於地上慢慢雙腿交叠連體,匍匐又踟躕,直至二號舞者受不了喊停音樂。
「安靜!安靜!安靜!」
舞者先提起 27 Club的一眾死於27歲的名星(對,哀悼死亡),自傳式怨懟零存在感的人生,惟望死時被世人記住,惜略嫌舞者背誦痕跡太重。Frank Sinatra 《L.O.V.E.》一曲漸入,舞者跳上偶像Anna Pavlova的輕巧芭蕾(對啊,前面已提及的死亡象徵),沉醉著幻想中的愛意,發一場夢,有迴光返照之感。
其後另一舞者亦即編舞家本人Nir de Volff舞動前講出一段以色列服兵役三年間與死亡貼近的獨白(對,戰爭經歷,是死亡意識),伴著巴赫《馬太受難曲》的哀慟(對,又是死亡意識),於煙霧間雙手連續拍打大腿再向天抽送,如問天般悲愴,倒地再蠕行,又雙腿硬磞插入空中良久,編舞詭譎迷人,力量及氣勢都表現出戰火導致的苦難形相。
接下來更瘋狂的是舞者伴著希治閣電影《驚魂記》配樂(對,追殺的節奏,也具死亡意味),以靈媒身份講出在場各位觀眾未來的各種死法,令觀眾唐突又不知所措。最後以麥高積遜《Thriller》的音樂錄音(對,變形、怪物、血腥,充滿死亡意味)群舞一段,繼而徐徐攤開塑膠膜於上面輪流自行擠爆裝滿紅色汁液的氣球,變渾身鮮血(對,紅血,死亡也),再終結於洪《垂死的天鵝》冷脆欲折、凄美動人的臂膊(對,對應前面提及的Anna Pavlova,演繹天鵝死亡過程)。
幽默、無厘頭、歇斯底里,Total Brutal正經八百舞動完又總墜落到戲劇性笑話中,認真與玩笑已分不清楚。《跳到死吓又死吓》引援藝術歷史上大量死亡符號,明刀明槍向觀眾販賣死亡,滿台氾濫死亡印象,囉嗦得像本文章一樣,想必為了以死亡來嘲諷死亡,以藝術家來嘲諷藝術家,以靈感氾濫來嘲諷靈感氾濫,又教評論者以符號解讀來嘲諷符號解讀,彼此疲勞,相互蹉跎,終究也徒勞。認真與玩笑已分不清楚。
*此劇評為第十五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藝穗評地」計劃,由民政總署、文化局主辦,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協辦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