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記快樂症候群 ──談《小孩俠》「市民專場」學校巡迴演出*
美國媒體文化學者波茲曼(Neil Postman)的著作《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從「童年」的概念是如何被人類「發明」說起,他認為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童年」的概念才在西方社會中成為「準則」與「事實」。波茲曼指出資訊的控制與選擇,成了成年與童年的分界線,成年人有選擇地讓兒童接收一些被認為適合他們學習或理解的訊息和知識,他指出電視文化的出現讓這條界線已難以明辨,兒童在電視裡可以暢通無阻地接收成年人世界的資訊、知識,童年便因此而消逝。「兒童劇場」無疑也是一種成年人的發明,我們從題材、形式上選擇出一種成年人(或作為消費群的家長)認為「適合」小朋友看的表演。而事實上小朋友平日卻什麼都看,尤其在電視節目送飯,進化到智能手機取代教養角色的時代,劇場的題材、形式,如何在兒童觀眾的觀賞經驗中,凸顯其獨特性已是個不得不重新思索的問題。
「石頭公社」去年創作《小孩俠》一劇在舊法院黑盒劇場演出,面向親子觀眾,今年再藉「市民專場」進行多場學校巡迴演出,加上因應演出而出版的繪本,可見在形體劇場實驗以外,兒童藝術教育仍是該團的一個重視的探索領域。其實早在九十年代石頭公社的早期成員已開始關注本土藝術教育發展,到2003及04年又與「牛房倉庫」合作,在澳門還沒有很多本土兒童劇場演出時,就跟古英元、李立勝等不同界別的創作人,製作了《巨人花園》及《流浪狗之歌》等兒童劇作,公社成員又同時每年暑期在「澳門文化中心」主持幼兒及兒童肢體工作坊,近年該團亦獲文化局「社區藝術資助計劃」資助持續進行社區、校園講故事活動。校園版的《小孩俠》我先後觀看了兩場不同學校的巡演,演出在篇幅、演員與學生的即興交流、現場氣氛的掌控等也能因應空間、人數、社群特質的差異作調整,可見這些年青的石頭公社成員,在兒童劇場和戲劇教學上已具相當經驗。
作為一個家傳戶曉的故事,「小飛俠」彼德潘已被搬上舞台及電影銀幕無數次,而且愈來愈多電影及戲劇創作,都從此故事引伸出的「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作為發想,這個源自心理學家Dan Kiley《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一書的心理學名詞,常被用來形容拒絕長大的成年人(尤其男性),其特徵包括不想負擔責任、欠缺自信、依賴成性、人際關係障礙等,彷彿回應了波茲曼所指成人與兒童分界愈見模糊的問題。石頭公社的《小孩俠》更直截了當,在故事開始時,就藉醫生宣佈劇中人潘先生被診斷患有「小孩俠症候群」,潘先生看來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對所謂「現實」的事情總是心不在焉,一概回答不了成年人該學會回答的問題,而且身體常常失控離地,無時無刻只想著吃小籠包。更確切地說,編劇張健嫻並不是要將《小飛俠》原著故事進行改編,她更關注的是「彼得潘症候群」本身︰什麼才是「成長」該有的模樣?什麼才是長大後要學會回應的「答案」?而什麼在是「成長」中最重要的事?在在質疑主流價值中,成長過程裡必須交換的代價。劇中不是要將成人與兒童界線的模糊進行討論,而是呈現,甚至將童年的領地向成人世界擴張。
劇中人潘先生幾乎是個無法讓他人介入的角色,於是觀眾只能藉由他的太太溫蒂的誤打誤撞才能穿越牆上的塗鴉,進入他內心的「原型島」。在原本由他完全主宰,拒絕成年人的「原型島」裡,因為妻子的闖入起了波瀾,遊戲規則不再在潘先生的掌控中,而且他社交障礙的問題也原型畢露,甚至最後被妻子反控了角色扮演遊戲。而迪士尼模式中的大反派「鐵鈎船長」幾乎在劇中扮演了「成人禮」的考官,一直將「學習」掛在嘴邊,「成功」成為他的綱領,最後掉到河裡,幾乎因為講不出快樂的事而溺死。劇中圍繞潘先生發生的事其實頗多,前段潘先生與溫蒂結識、拍拖並成為夫妻,而後又在二人在「原型島」吵架時,透露了潘先生幼年喪母的前史,這些都屬旁枝(或在有限篇幅下淪為旁枝),匆匆交代,開展不足,反而模糊可更深入的主線。情節更集中,或更適合在不同狀況的校園環境中巡迴演出。不同形式的布偶、光影交替出現,幾乎每一場就有一種新的表達形式,氣氛熱鬧,可見導演關若斐與一眾舞美設計對視覺效果和戲劇表現力的努力經營。當溫蒂初踏「原型島」,只見點點星光和小飛俠的剪影時,雖然沒有語言,卻充滿詩意,但現在劇作仍需運用大量語言交代情節,於是劇場語彙與文字文本的融合,便成為導演接下來可提升的空間。
劇終以三人同時掉到水裡去,並需要用記起快樂往事來拯救自己,暗暗將成長與快樂形成一種二元關係,於是主流價值被批判的同時,也將「不快樂」拉下水。潘先生最終鼓起勇氣跳進水裡救船長,某程度也表達了劇作對「成長」、「責任」的態度,劇作並未拒絕「成長」,只是質疑約定俗成的一種「成長模式」,只是我想提問的是,能不能也把「不快樂」也包容進「成長」的過程中?只宜記取快樂,會不會也是一種大人預設的,所謂「長大」的代價?
演出名稱︰2017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小孩俠》
演出團體︰石頭公社
觀看日期︰2017年3月14日 15:35、2017年6月8日 14:00
觀看地點︰協同學校、澳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2017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評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