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劇評:評「劇場搏劇場」《非常一搏》
非常一搏
「劇場搏劇場」於2016起開展的「非常一搏」系列作品,以「階段創作」(work in progress)為焦點,強調此系列為新作的試驗平台,並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將概念化成現實。是次「非常一搏」系列則分別由弦樂重奏組合Opus-A、獨立音樂人及電子樂團主音Sonia Ka Ian Lao,和編舞及舞者劉楚華等三個表演方式、風格及經驗均各有差異的演出單位領銜演出。
Opus-A《夏天》
據樂團演出前的解說,《夏天》的演出應是關於在歐洲地域的景象變化,並請觀眾戴上發熱眼罩,放鬆聆聽及於最後除下,觀賞高潮。相比同樣以聽覺優先但未有演前介紹的《音感》,《夏天》提供觀眾更多視聽指引的用意明顯,同時也就使觀/聽者更在意作品與音樂是否能夠符合解說的內容。驟耳一聽,由於文化背景差異,委實未能聆聽出電子樂器演出與指引有何關連,僅能算樂團的一次新嘗試。
Sonia Ka Ian Lao《纖維絲》
作為獨立音樂人、寫作人及澳門電子樂團Evade主音,Sonia Ka Ian Lao的獨演試驗就頗為令人好奇。該演出靈感出自演出者於筆匯雜誌發表的同名短文,表述被神秘病症侵蝕身體的患者的奇特狀態。作品糅合戲劇、影像及電子音樂演出,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背景影像。一幕幕扭曲的城市、超現實電影的切割眼球經典片段及身體的X光掃描影像為Sonia飾演的病患平添一份異色官能感受。然而,由於短文刻畫的場景及故事有限,相比起可剪接、精細及能獨立成章的影像,演出者的戲劇演出略嫌單薄及次要,帶出的故事轉折未有為演出開展更多想像的空間。也許,往後作品可向裝置藝術的方向發展,透過官能感受帶出瘋狂的身體感官,而減少刻意為之的戲劇演出。
劉楚華《人造玫瑰》
《人造玫瑰》是三個新作之中期待值及完成度均相對地高,也就令人稍嫌單薄的作品。作品以馬奎斯的同名作品作起點,探索身體與物質間的關係。原作中,製作人造玫瑰掙錢的妮娜被男友拋棄,被眼盲的祖母「看」在眼裏,祖母沒有與路過的母親道出事實。妮娜知道祖母知道但不承認;眼盲祖母知曉妮娜的狀況卻不拆穿謊言;母親看見妮娜的外表,卻沒有看出她的內心。簡單短小的故事,卻以迂迴曲折的手法寫成。雖然實際上演出僅以此作為靈感,探索「文本-身體-媒介」的關係,但實際上未見短文的複雜度使演出有更多轉化,頗是可惜。
演出中,三位角色的情緒由兩位黑衣和一位藍衣的創作舞者共同呈現。創作人嘗試運用光影、四方體及保鮮紙製造物質與身體重疊的意象。張綺華的藍衣角色應為主角妮娜,一開始開心地種植花朵,隨著演出時間流逝,最後變得傷心欲絕。劉楚華及劉嘉虹的黑衣舞者則由一開始摹擬妮娜生活空間的物質,到後來共同協作重覆流動的表演動作,累積妮娜最終崩潰的動能。身體摹擬物件及編排重覆動作組合的「物質性」貫穿整個作品,縱使難以看出創作人欲探索的是身體、物質,抑或情感的物質性。演出中,三位舞者使用的即時投影、四方體及保鮮膜也未見與文本或演出的意象有何關連,僅於演出結尾,兩位黑衣舞者結合光源、倒影、四方體及保鮮紙交纏的雙人舞,較為明確地使身體貫穿於物質之中。
小結
「劇場搏劇場」於2016年開展的「非常一搏」系列與近年其他本地藝團發展的「階段創作」(work in progress)系列類似,均以提供各種水平的藝術家均可試驗的平台作目的,一晚呈現數個演出單位的階段創作。是次呈現的三個作品水準各異,打頭陣的電子弦樂演出《夏天》與兩度於「劇場搏劇場」發表的《音感》作品形式上有相似之處,卻未見突破的新鮮感;糅合影像、電子音樂及戲劇演出的《纖維絲》的影像亮眼,完全蓋過其他演出的內容;編舞及舞者劉楚華與舞者發表共同創作的《人造玫瑰》,探索摹擬物件及動作組合的「物質性」,惟尚未能看出實際探索的目的及方向。
*及時劇評 X BOK Festival 劇場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