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世代之爭──評《一頁飛鴻》
香港話劇團《一頁飛鴻》為第十屆華文戲劇節的開幕節目,該劇在2014年首演,今次重演由該劇編劇陳敢權親自執導,劇本主要講述一位著名粵劇作家葉飛鴻的故事。
主人翁葉飛鴻一生醉心於其粵劇劇本創作,卻忽略了家庭,導致和兒子的關係惡化,直至過身兩人仍未能和好;工作上,和助手多年曖昧不清的相處,心存感激卻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說要如何處理這份同性之愛。然而這位與人相處一團糟的劇作家,卻運用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瑰寶──劇本,將自己和這兩個人的關係一點點改變。讓生命和故事再活過來。全劇由開始貫穿到最後,其遺作粵劇劇本《凝夢燕子樓》的情節夾插其中,每每緊扣著劇情的發展,呼應角色的感情狀態,也是解開兒子葉榮光和助理常映輝心結的重要元素。
觀眾看到葉飛鴻以不同形式(如:回憶和鬼魂的方式)展現在這個舞台上,這位理應在演出一開始就已「過身」的人物,卻刻畫得最立體鮮明。葉飛鴻以旁觀者的角度靜觀時態發展,助理常映輝對他的想念溫馨動人,卻未能有任何結果,兒子葉榮光對他的矛盾依然不解。如果解鈴還須繫鈴人,那麼這部作品好看在於那個繫鈴人的不復存在,鈴又該如何解?劇作家的「陰魂不散」,也是一步一步解開人物心結的線索。
故事從葉飛鴻的葬禮開始,整劇主要描述葉飛鴻生前和其子葉榮光的緊張關係,另一方面著墨在葉飛鴻和助理常映輝的超然感情,後來轉折到常映輝和葉榮光的衝突,三個男人三段關係,道出男人和男人間難以啟齒的感情瓜葛,同時,也道出了藝術文化的世代觀念之爭。
傳承與創新,一直都是現今很多藝術形式所面對的問題,在粵劇領域中更甚。劇中的主要矛盾亦是從這而來:葉榮光不理解父親生前的創作,父親過身後,卻希望呈現父親的遺作,並邀請新派粵劇團呈現出來;而作為一直跟隨葉飛鴻的常映輝,卻不願意將其贈與自己的瑰寶拱手相讓。究竟怎樣的方式才是所謂的「傳承創新」?世代之間的觀念各異,在藝術文化之路上又如何找到出口?《一頁飛鴻》主要場景以昔日戲棚為概念,雖然至今在港澳真正的戲棚幾近息微,近年不斷也有呼聲要求保存戲棚文化,然而就如劇中的戲棚一樣,其象徵意義往往大於其實際意義。而《一頁飛鴻》本身就是一次粵劇表現形式的突破,雖然粵劇和舞台劇糅合並非首創,但是該劇重要之處在於再次證明了創作者延續戲曲藝術,不因循守舊卻又可以體現出其珍貴之處,想象很遠但可以廣接地氣,在世代爭持的大氣氛下找到平衡。
*及時評論 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