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亂世童話》有感
首先說說整體的演出效果,個人認為三個故事都充分體現了這次節目的主題「亂世」。本人覺得這場繪本音樂劇場的演員對白、背後的繪本,以及音樂都連接得不錯,雖然仍有進步的空間,但能夠帶給觀眾一個良好的劇場效果,不會讓觀眾覺得演員的對白和繪本是分離的,這是其中一個值得稱讚的地方。但繪本也有不足的地方,在第三個故事的繪本變成動畫時並沒有處理得很好,讓人有一點眼花撩亂的感覺,但在場刊看見有關「餓鬼」的一些繪本便發覺可能是繪本的線條過多造成。
另外在第二個故事時,發現演員用了故事背景中的洞出場,這能看出導演特別的用心和細心。當演員從洞中出場就令我特別覺得三個故事中的主線背景與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緊緊的扣連,而不是用一個背景故事隨便地連接三個內容不同的故事,這是一個令我很欣賞的位置。
有人認為這場演出的三個故事「風格各異」,但我卻覺得這恰恰能夠反映當今的社會實況,在現今這個「亂世」當中,每個作者對「亂世」這個詞語都有不同的解釋以及想法,因此從演出中三個故事給我的感覺卻是證明了現今社會上大眾對現今亂世看法的一個縮影。
個人最喜歡第三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帶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故事情節揭露了現實的殘酷,但這是一個好的演出中應該帶給觀眾的,一個劇場的演出如果不能揭露社會人性,或用大眾都覺得違反現今道德的方式,去讓觀眾看完後可以反思,那就不能稱為好的演出,只是用一個謊話告訴你這世界十分美好。而且故事真正令我感觸很大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最後的圖片,當我聽到兒子對爸爸說「易子而食」的對話時,已經想掉下眼淚,但最後的圖片更多的是令我感嘆,起到了反思的作用。
本人是一個就讀音樂專業的學生,發現演出的歌曲用了廣東話以及普通話。我覺得在澳門這個「大熔爐」中,有來自四方八面的人生活在同一城市中,而且非常接近內地,我倒覺得這場演出的做法,除了可以保留廣東話的特色,也同時能夠讓內地的人能欣賞演出,充分體現了藝術是無分國界的。而且樂隊的配器和旋律都寫得十分優美,值得一讚的是樂隊的大提琴,從音色及配合當中做得剛好,能夠烘托出旋律以及之間的和聲,令音樂的整體效果很好的體現。此外,在第三個故事時樂隊加入了二胡,能很好的配合故事背景,以及體現中西音樂融合的音樂美。再說說唱歌的演員,要特別一提的是Water Singers 和吳杭捷,先說Water Singers,她們的和音做得不錯,而且能夠聽見中聲部的和音是編寫得挺難的,凸顯了這隊組合的優勢及才華,但遺憾的是組合聲音的平衡還有進步空間;而吳杭捷先生的演唱讓「餓鬼」這個故事能夠讓觀眾更容易投入情緒,實屬難得,他的聲音具有一種讓人聽了感傷的感覺,而且音色漂亮,但聲音的控制上還要多加練習。
劇場外,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澳門是一個盛世,但這部劇卻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的現況,如果另外兩個故事可以帶領觀眾思考更多而不是只做簡單的連接,那樣會更好。究竟我們要在這亂世中尋找一條怎麼樣的出路呢?
因為本人也在香港生活,香港也有很多不同的劇團喜歡用諷刺時弊做主題,因此這次卻令我覺得澳門的社會意識正不斷地提高,而且澳門不單單是演戲,也加入現場配樂和繪本,在這方面香港也需要向澳門學習啊!希望能有更多同類的演出能出現,啟迪社會上的人們積極思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