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童話》一個努力「被看見」的演出
演出以亂葬崗為背景串聯起三個故事,跟去年的《異色童話》相比,場景設計已由專為投影而設的四面白紗,變成實景與投影相結合的嘗試,雖然在空間的運用上打破了去年的局限,但這次的投影與舞台實景在演出中缺少了互動,有種各說各話的感覺。三位本地插畫師根據三個不同的故事而設計的作品,某程度上主宰著故事的主視覺發展,在演出中可看到導演已極力利用各種走位把演員、背景與投影結合,但這種集眾多創作領域(包括編劇、插畫、音樂、多媒體、舞台、燈光、服裝)於一身的演出,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磨合,及共同一起坐下來傾談創作的時光,是很難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把所有東西磨合好的。現在的演出只看到創作部門都很努力地「被看見」,而缺少了創作間的默契及互動,最後成為各說各話的演出。
這種「被看見」的態度,在最後一個故事中體會更深,《餓鬼》的故事中,編劇李峻一及插畫師霍凱盛的創作是三個故事中融合得最好的,霍凱盛細膩,單色調的插畫,把一個充滿經歷的人物及惡魔的猙獰表達出來,進一步加強故事的視覺效果,可惜的是,在故事的結尾霍凱盛的畫褪去後,出現一張又一張真實的飢餓及戰爭圖片,不經任何修飾,如此直接使用,來博取觀眾的同情,的確令人反感。其實原故事加上插畫已經很好了,何必故意利用一些很聳動的圖片來嘩眾取寵呢?如此直接地使用別人的圖片放進自己作品中,不知有否想過對圖片中的人物及攝影師的一份尊重?
創作者與其那麼想「被看見」他的悲天憫人,倒不如把心思多放在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