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音樂劇設計之路說起
我是一位舞台設計師,2015 年開始接到一項新工作,寫一些關於澳門戲劇的文章,於是我打開床下底的寶盒,裡面是我曾經參與設計工作的演出場刊。我一本一本的翻閱,在眾多的場刊中我選了充滿激情的音樂劇說起。音樂劇,是一種結合音樂、舞蹈以及戲劇表演於一身的高難度演出,在音樂劇中歌唱,舞蹈,表演同樣重要,要成就一個音樂劇除了需要能唱、能跳、能演的演員外,還需要有編劇、導演、作曲、編曲、填詞、樂隊等等,這種載歌載舞的演出易於被觀眾接受。因此,在商業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有些地方更把觀看音樂劇發展成能夠賺錢的觀光產業。例如美國的 Broadway 及英國的 West End 等,每個人到紐約或倫敦總會到這兩個地方朝聖。
記得第一次參與音樂劇的設計是 2009 年大學畢業,文化中心製作的本土原創音樂劇《我的非常老竇》,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駐場藝術創作計劃」,邀請了不同專業領域的大師級導師來指導學員,由 2007 年的《愛識音樂劇》音樂會開始,接著舉行了一系列訓練音樂劇演員及創作人的工作坊及實習演出,包括有:「音樂劇 DIY」工作坊、「舞蹈大師班」、「音樂劇表演」工作坊、「歌唱大師班」、「選角技巧」工作坊、音樂劇《芳草奇緣》學校巡演、音樂劇《穿梭百老匯》、「音樂劇表演技巧」工作坊等。2009 年他們終於把這份堅持正式搬上舞台,一個全由澳門人參的本土原創音樂劇《我的非常老竇》正式上演,而且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表,三場演出爆滿並在兩年後再譽重演,成就了《我的非常老竇-革新版》(2011)。
除了文化中心以外,還有很多民間團體亦致力於音樂劇的發展,例如「夢想計劃協會」自 2012 年起集合了澳門歌手、藝人組合、音樂創作人及本地青年製作的《芝麻高高歌劇團 I》開始,每年都會製作不同主題的音樂劇場,過去分別有原創搖滾音樂劇場《我們的光榮路》(2013)以及偵探音樂劇場《 D の殺人事件》(2014)。
在票房方面亦相當不錯,根據《C2文創誌》2013 年澳門劇場十大票房統計, 《我們的光榮路》排行第三,觀眾人數約有 1600 人,為近年本地最賣座的音樂劇中,全由澳門人參與創作及設計的一部。
另外,由勵志青年會主辦的演出《摘星宅男》邀請了香港著名話劇創作人劉浩翔,聯同本澳歌手及演員,製作以勵志及夢想為題材的大型音樂劇亦於2013年上演。
以上單位都希望透過工作坊,合作交流等方式為本地歌手及創作者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促進本土音樂劇發展。除此之外,近年亦有一些社福機構開始透過演出推動智障及殘障人士的藝術發展,讓觀眾藉此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接納和了解,達致「文化共享、傷健共融」的理念。例如,2014 年由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主辦及製作的《星星閃耀百老匯之我有一個夢》歌舞劇於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故事講述一班智障人士因為對藝術的喜愛及渴求而努力爭取演出機會。該劇由繆斯藝術工作室協助,演出人員包括有智障人士、義工及家長等,超過六十人。以百老匯歌曲串聯整個故事,當晚演出得到了各界熱烈迴響,在舞台上看到智障人士高度專注及努力演出的確十分感動。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面所有演出的開始都離不開「夢想」,很老土,卻又很實在地鼓勵著更多人努力向前。還記得十三年前第一次看音樂劇《武士英魂》,感覺唐吉訶德的歌聲還在我耳邊迴盪:「夢想,讓我可以夢想,看到,看不到的理想……」希望這種執著及堅持,可以永遠留在各個喜愛音樂劇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