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一天》觀後感
走進文化中心小劇場,一陣煙霧緩緩從幕中飄出,《也許有一天》——一齣以澳門為背景的劇作正式展開。或許《也許有一天》想告訴我們一些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決定,足以影響你的人生發展的方向。有些人喜歡追逐夢想,有些人則喜愛欣賞身邊的人和事,活在當下,但究竟,什麼抉擇才最適合自己呢?
如果「選擇」是整套劇的中心主題, 那可能會讓人感到點意外,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在劇中,「選擇」這個主題並不突出,「選擇」好像只停留在演員的對話當中,但未有真正突顯出「選擇」在劇中的重要性,亦沒有影響全劇的走向,以致「選擇」在劇作中缺乏存在感和意義,未能令觀眾對「選擇」進行深入的聯想和反思。當中心主題未能貫通全劇時,好像令全劇變得過於空泛,再出色的舞蹈亦未能掩蓋這個缺憾。或許導演及編劇以後需要在這點多加留意。
《也許有一天》的特點就是用輕鬆、明快的節奏,配上歌聲帶動全場氣氛。值得注意的一點,全場對話聲緊接歌聲,歌聲緊接對話聲,節奏明快,有力,使劇場的冷場感減少,觀眾可以更早進入狀態,更快投入這個故事之中。舞蹈亦是帶動全劇另一個特點,的確《也許有一天》的舞蹈十分精彩,尤其Paulo José Manhão的表演十分到位,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他成功把一個愚昧、但驕傲的中學生刻劃出來,與女主角的成熟、沉穩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反襯成功突顯出女主角的形象。但令人遺憾是Paulo José Manhão戲份不多,沒有成為推動劇情延伸的重要角色,結果未能成為帶動劇情推進的突破點。深信如果再細緻點刻劃這個角色,一定可以帶給觀眾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劇中的道具大多數取材於生活中,是一些觀眾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接觸的東西,如咖啡室、咖啡等。這令《也許有一天》表現出較強的現代感,使劇本更貼近生活,讓觀眾更容易了解故事的背景,更容易融入當中的氣氛。當然,如果道具可以多加一點抽象元素,使觀眾多一點思考空間,這樣會大大增加劇場的觀感性。無論如何,《也許有一天》的道具成功呈現故事面貌,令觀眾更易了解故事內容和它的發展。
總括而言,《也許有一天》是一套年青、有活力的劇作,人物、場地、道具都是觀眾身邊會觸摸到的事和物,讓觀眾更易理解劇情、投入現場氣氛。但《也許有一天》沒有把主題突顯出來,使觀眾缺乏主題的細嚼和反思,這亦是劇作為人所詬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