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劇評:在現實中發夢,還是在夢中發現現實? ——評河床劇團《催眠》
若第一步是催眠,第二步會是自然而然地發夢嗎?
《催眠》為台灣“河床劇團”於二○一七年“劇場搏劇場”“XX搏覽”項目的演出。三位女演員在十分鐘的演出內以互動的方式將觀者帶入如夢一樣的情景,近距離的演出和空間的獨特設計為觀者帶來一場“睜眼做夢”、奇幻與錯覺交織的體驗。
進入用工業木板搭起的場景後,首先看見一位身穿洋服的女生站在前方角落,她遞過耳機示意我戴上,然後牽着我的手走到一道樓梯。樓梯引去的是一扇約一米高的小門。迎面而來的是正在緩慢地推開門的第二位女生,她在門角噴了噴香水,並牽着我的手帶領我進去一個充滿粉紅色,像是這位女生房間的空間。女生坐到她的位置上,身後有一真假難分的鹿頭。身處在這個壓縮的空間,距離之近,無不對陌生人的靠近、動物的身體感到不適應與毛骨悚然。隨着音樂的轉變,第三位女生在左邊的小機關突然冒出頭來,把小盒子放在地毯上,盒裡有許多小黃花和兩小瓶紅酒,坐在我面前的女生邀請我跟她一起喝紅酒;不到一會,右邊的小機關又有另一位女生伸出手來,遞出了一瓶凡士林,裡面充滿着白色粉末;面前的女生在鹿頭後拿出一根透明的管子,像吸氧氣一樣吸,直望的眼神令人有些不知所措。第三位女生從房間後方的門進來後,吸着同一條管子,兩位女生靠近一起在燈下移動,光線打到黑白分明的輪廓上,氣氛不禁顯得有點詭異,其中一人在鹿耳裡沾上了白色粉末,然後讓粉末從手上流逝,而另外一位女生在移動時已經坐到我旁邊,並以手示意我往下看,原本鋪上了格子野餐布的地方底下原來有一扇窗,裡面躺着的是第一位女生,她在吸着管子,白色粉末同時落下。最後,由第一位女生哼着歌把我領到門外,這時從房間後方的門出去的路從原本的胡同,變了一條走廊,通往大門外,經過原本進去房間的入口時,才發覺“房間中的房間”的門已經關上。
一場在現實中掙扎於虛幻與自我意識的夢
演出似乎在模糊真實與表演再現的夢之間的界限。面對三對一的近距離演出,演員們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觀者身上,加上處於被壓縮的空間,無可避免地讓觀者的自我意識擴大,處於掙扎於虛幻與自我意識的狀態。從房間外、走廊和房間內,三層的場景設計,像描繪人類進入夢,或觀者進入別人的夢的過程,也像佛洛依德所提及的無意識精神狀態的想法。在此,“意識”是房間外的環境,任何人都可以在外面流動,任何時刻都可能認知的清晰環境;房間內的走廊為“前意識”,從意識通往潛意識的路,和內房間的“潛意識”,都是主要“發夢”的區域。
表演中的眾多元素,都在營造一種虛幻迷離的氛圍、記憶假象和夢的再現,例如獨特間隔的場景設計、四道意想不到的機關門等等,都讓人在短短十分鐘內有層出不窮的體驗。有讓人聯想起虛幻、稍縱即逝的時刻,同時也有真實、能帶回真正世界的元素,比如勾起氣味記憶的香水和白色粉末,讓人無法辨識那是真實還是虛幻,從而產生夾雜在真實與虛幻中間的間隔感,就像場景設計的間隔一樣。
整體而言,場景是演出的重心之一,場景設計也十分有心思,將進入和離開的過程,用機關的移動來為觀眾留下有趣、有思考空間的結尾,演員也成功地製造出撲朔迷離的氣氛。在短短十分鐘的演出內,能提供多重感觀和具有層次的體驗,已是不易之事。
*及時劇評 X BOK Festival 劇場搏劇場
原載於:2017年7月28日,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在現實中發夢,還是在夢中發現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