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地之意義--環境劇場《氧》觀後感
這一天,筷子基綠揚花園休憩區的人特別多,除了有平常在這兒跳健身操的姨姨,嬉戲的小孩,還些長相怪異的巨人在行走,長得出奇地高的他們無法不吸引人們駐足一望。其實他們都來自「浪風劇社」與葡萄牙「PIA藝術空間」,正在上演環境劇場——《氧》。
開場前夕,演員四散,各自於休憩區遊走,與市民互動。他們頂著巨型頭套,眼睛像深陷進去的護目鏡,詭異非常,而服裝則與正常人類無別,但與現場有血有肉的人站在一起,成為強烈的對比。他們踩著高蹺行走,其中一位揹著玻璃箱,裡面有一棵翠綠的小樹。他手執長長的鉗子,好像要在地上找尋些甚麼似的。
身旁有朋友說:「我知喇,佢哋係太空人,嚟到地球採集樣本!」大概是認為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遷往別的星球居住,又或者地球人早已不存在,外星人來到這裡進行研究。友人這些推斷也是個不錯的解讀,亦似乎反映出對人類和地球的前景不太樂觀。不過,創作人在宣傳中引用推祟自然的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詩句:「殘留中找尋力量」,則透露出團隊還是相信人總可以做些甚麼。
圍觀市民增多,演出亦隨之開始。演員沒有任何對白,單純地用肢體語言演繹,故事簡單易懂,就是人們各自沉醉於自己的生活中,卻沒為意對環境造成破壞。直至開始咳嗽,呼吸困難,才驚覺污染嚴重,現存的新鮮氧氣不足以維持生命。演出空間中央,疊著一個個玻璃箱子,樹木封存在內,未知是否意味著已成為地球上僅有的植物。大家透過箱裡的樹木不斷吸取氧氣,卻沒有回饋過大地,表現出人類的自私與貪婪。
演出整體風格上的美學和配樂都拿捏精準,服裝和道具陰沉的色調讓人聯想到霧霾,而冷漠的人為了獲得氧氣而不擇手段則叫人心痛,惟後半至結尾部分開始散亂,不斷重複呈現眾人糾結和掙扎求存的狀態,而最後選擇以離開作結,未免過於草草了事,未能清晰表達創作人想帶出的訊息。是否離開這個地方便可解決問題?總括而言,還是讓人有點失望。
平日筆者常路過綠揚花園,附近的街坊多為老老嫩嫩,有婆婆跟小孩解釋故事,並教導小孩要愛護地球云云,似乎比編劇更一針見血。縱然筆者未見踩著高蹺「離地」地說這故事,會有甚麼必要之處,或許比較吸引眼球,抓緊人們的注意力,也讓演出者在環境劇場中「被看見」的機會比較高吧。呼籲改變生活習慣、自備環保袋、走膠樽走飲管等固然重要,但一場演出無疑是一個形象化的教育,提醒我們對地球污染太多了,而受害的最終是自己。或許這就是劇場的重要性。
*2019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評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