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完美強大」的西哈諾,還怕醜嗎?
由夢劇社主辦的法國經典浪漫愛情劇《西哈諾》於3月24日晚7:45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首演,本次演出邀請來自法國的劇團導演法蘭克.迪麥可(Franck Dimech)執導,《西哈諾》劇本由法國劇作家埃德蒙.羅斯丹Edmond Rostand在1897年創作,故事講述劍技高超、才華洋溢、卻因長著大鼻子而奇醜無比的詩人兼劍客西哈諾一直深愛才貌雙全的表妹羅克珊,得知羅克珊愛上同一軍團中英俊瀟灑但不擅言辭的卡斯安後,西哈諾決定作為卡斯安的影子代寫情書,藉此訴說情話。直到西哈諾臨終一刻,多年的隱秘愛意才得以揭露,可惜已無法迎來幸福的結局。
若單從故事結局來看,這是一個醜陋自卑的人愛而不得的悲慘故事,但劇中運用機智幽默的對白(如西哈諾的自嘲)和輕鬆搞笑的演繹方式,加上不少典型的喜劇人物角色,如羅克珊的貪吃保姆(劉雅雯飾)、單純笨拙找不著路的修士(Ambrosio飾)、由男演員反串演出的嬌俏修女(黎乃鏗飾),使得觀眾在演出過程中笑聲頻起,亦令《西哈諾》成為一套歡笑和淚水兼具、情感豐富的悲喜劇。
對場地空間的極致運用是本劇值得一提的別出心裁之處。正式開場前販賣小吃的少女在觀眾席之間遊走兜售,令觀眾宛如置身於法國鄉鎮的小巷廣場之中,而舞台上除了中間半透明的幕布時有起落和少量交代場景的必要道具,空間幾乎完全敞開,觀眾可以見到舞台兩邊的燈光設備、電線電閘,連通向後台的兩扇大趟閘亦被運用來表現不同的空間;而在第一幕當劇中眾人猜測西哈諾是否會出現時,主角突然出現在舞台右側的控制台小閣樓上更是驚喜,加上演出中時有演員在觀眾席後方出場,都在打破觀眾對演出空間劃定的慣常概念,由眼前的舞台延展到連同觀眾席和後台的整個物理空間,可見空間場景設計精簡卻不失巧妙,留給觀眾極大的想像。
對主角西哈諾的人物刻畫是本劇重中之重,劇中用多個情節反映西哈諾的性格和人物形象:劍技超群,在對決中從容應對從不落下風;才華出眾,對決期間亦能出口成章,為表妹寫下的愛語情話更是優美動人;仗義,得知朋友將被暗算後挺身而出以一敵百擊退小人;輕財,破壞劇場演出後毫不猶豫扔出自己的生活費賠償劇團團長;勇敢堅定,當軍團同袍因飢餓在戰場上失去鬥志時仍能盡力鼓舞人心,另外亦從其他角色口中得知西哈諾經常撰寫文章針砭時弊,批評和諷刺王室貴族階層,顯示他的敢言、不願意為財富地位攀附權貴的高尚品格,似乎除了醜,西哈諾是一個沒有缺點弱點的人,但果真如此嗎?
西哈諾由在澳門劇場界深耕多年的大鳥(許國權)飾演,演員台詞功力深厚、肢體動作亦流暢老練,在演員自身氣質的加持下西哈諾被演繹得自信豁達、才思敏捷。西哈諾除了在最後臨終一幕明確顯露自己的脆弱,劇中對西哈諾的負面情緒刻畫不多:面對他人嘲笑他鼻大,他從容不迫又優雅地頂回去,似乎那些嘲諷從來沒有往他自信強大的心裡去;得知羅克珊另有所愛並要求他保護情敵時,演員用敷衍回應的演繹方式淡化了愛的人不是我的那份失落和痛苦;與卡斯安第一次見面時即遭到嘲笑,但憤怒瞬即變為擁抱和接納,亦感受不到他對卡斯安有過嫉妒的心情;在戰場中羅克珊和卡斯安卿卿我我,西哈諾與其他正在享用美食的軍人隱沒在一角,昏暗的燈光下看不見情緒。劇中對人物因天生醜陋造成、既自卑又高傲的複雜個性、沉重悲涼的命運底色並沒有太多著墨,他對發生在身上的不幸、不如意事用輕鬆的態度、機智的語言調侃帶過,雖多次引起觀眾的笑聲,但這個西哈諾已完美強大得不再自卑、不會因愛而不得而過份悲傷和嫉妒,亦削弱了西哈諾對羅克珊愛意的濃度,西哈諾更似一位只對羅克珊疼愛有加的兄長。
雖深情人設有所削弱,但無可否認最後一幕非常動人,翻譯後的對白依然詞藻優美並富有詩意,大大加強此幕的美感:羅克珊在修院庭園的長櫈上一邊整理毛線、準備刺繡,一邊與過去十四年每個周六一樣等待西哈諾的探訪。觀眾已隱約知道接下來的結局,這段等待顯得漫長,悲傷的情緒正逐漸醞釀。西哈諾看著遍地枯葉感嘆生命消逝,羅克珊問:原來你也會傷感的嗎?這也是我的疑問,這幕之前的西哈諾太強大,顯得此刻處於彌留之際的他意料之外地脆弱。西哈諾始終不認為羅克珊真的會愛上他,也許他是對的,不然十四年的陪伴怎麼仍無法打動羅克珊?羅克珊愛的大概不是具體的人,曾是美貌,最後是才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