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祝福》觀後
在慶祝祭典之下,人的個性只會妨礙普天同慶。人的慘痛只會阻礙一切的如常進行。何不再來一場祭典解憂?
祥林嫂被大家知道剋死了兩個老公和一個兒子,大家知道她古怪、不融入人群。祥林嫂身邊的人無法理解她的經歷,又因她太慘而不願再聽。祥林嫂逐漸成為大家的話題、娛樂八卦。為了生活可以如常進行,大家都盡量避免著祥林嫂闖禍的機會。結果祥林嫂日漸不像人,而是大家口中的一詞。這有分別嗎?
這一環境是如何產生的?
我有一朋友,TA說TA身邊的人都覺TA有精神病,我跟TA初聊起來可不覺。反而覺得TA身邊的,迫TA進行治療與隔離的人才有精神病,即使TA真的有精神病,也是身邊人迫瘋的。(試想像有一天睡醒,你熟悉的人告訴你,你有精神病,要持續去覆診。更盡可能把你困住。)後來我看到TA在感情上受到重大打擊,TA無法接受現實,並不斷說一些無法理解的想像(對TA來說或者是真實)。TA似乎想有人理解TA的想像,可我就是沒法子。
有誰沒有在感情上受過傷害?有誰沒有被深深信賴的人打擊過?可大家都相當清楚如何演繹一個正常的澳門人。
祥林嫂向身邊人說老公死了,大家指是她害死的;祥林嫂向身邊人說兒子死了,大家指是她害死的。被迫婚,能不瘋嗎?好不容易迫婚的老公對自己好,卻被自己害死了,能不瘋嗎?大家信運、信神。祥林嫂要信甚麼?信大家?信老公和兒子是自己害死的?
嫂林祥有幸福家庭時,大家相信她命運好;嫂林祥一無所有時,大家相信她命運差,剋夫。大家的信是如何養成的?現今這樣解釋澳門社會不也很方便嗎?
「樓價乜乜乜,整定嘅。」
「選舉,整定嘅。」
「安穩和諧穩定,整定嘅。」
「過斑馬線被車撞死,整定嘅。」
「或者有人相信賭兩手先唔係整定嘅。」
總比相信自己能夠親手改變,來得容易。只要敢去思考,這些都是由人整定的。誰不是人?
一個角色的角色自傳有多長,比起一個角色的對白有多長,更值得欣賞。無論你與自己的角色相處得好不好,TA就是你的。你與角色這段關係,願意花多少時間和心機,隨心吧,沒有值得不值得。
「你唔會累死佢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