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參與的進取——談《談談情探探聽》
陌生的二人對視而座,賣力演繹免於期待的失望。窗外真實的世界不比演著理智的目光能分辨迷城的表象,卻看穿了那件披在感性之上的外套。在精心俐落的細節中,演出為關係注入玩味與詩意,轉徙的聲音、話語凝香,氣氛極速牽動情感和顧忌,漸進的肌膚之親,拉開感性和理性之間的距離,文本未忘衝擊不願面對社會問題的腦袋。短暫享受著一段緣份,叫人入迷,上一課人間互信,不必愛情——體驗完五十分鐘的《談談情探探聽》後,我快速在筆記簿中記下了這段文字。
來自英國的ZU-UK劇團為本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帶來的作品《談談情探探聽》,以極速約會的方式進行,其意念及形式均相當具有前瞻性及可觀性。作為一齣參與式劇場(participatory theatre),它充分地強調了觀演關係的互動性(interactive),成功地掌握並擴大了觀眾在情景參與當中的各種可能性,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美好而特殊的約會式劇場體驗。
建構完整的儀式適切拿捏觀演關係
要完成一場短短五十分鐘的極速約會,劇場需要讓觀眾迅速瞭解並進入場域。為此,《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儀式(ritual)——從觀眾進入演出場地(朵兒咖啡)開始,便像來到一家普通餐廳般接受招待,並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力臻完美:熱情而穩重的女侍應向每一位客人自我介紹並閒聊幾句、簡單了解約會需求、安排按序等候,再替觀眾掛好外套、放置行囊,最後還親切地逐一呼喚客人(觀眾)的名字安排與配對對象入座,流暢俐落。表演場域綴以富情調的音樂,在浪漫的燈光氣氛下,每個細節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沉實的黑色小桌在燈區下分組靜置,面板直徑也造得比一般餐台小一些,互不認識的觀眾從入座開始便自然地變得靠近。桌面上的小道具隨著增減,變化出一整套結構化的(structured)體驗過程,在三組共九張的桌子之間有序流轉,由另一演員男侍應嫻熟操作,邊演邊為觀眾營造出一種強調互動的儀式感,打破觀演間的顧忌或叫觀眾暫時放下理智,幫助觀眾進入狀態,再品味連串或叫人心動或叫人行動的過程,可見創作團隊非常珍視觀眾的參與。
除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關係,《談》作為Speed Dating,在觀眾之間的關係上亦花了不少心思。結構化的配對過程藉由一同聽看偶物劇場、參與即興故事接龍(Story Circle)、玩小遊戲彼此競賽、提問對方就社會事件以至全球趨勢的看法,一步步加深瞭解——這種瞭解是從多角度多面向的互動累積而來,回應脫單的主題,提出了關係的建立過程可以是多樣的,愛情的起點也不見得只是浪漫,反而從多元的相處模式開始,感受和認知彼此的個性同異建立信任,及後更能判斷關係深入發展的可能性,擺脫流於表面的愛情憧憬或直覺判斷,而重蹈痴情錯種或斷送良緣的失敗經驗。有知性的元素,創作團隊間中亦在互動中鋪排一些較為激情的肢體環節,從靜靜對望、牽手、輕吻到擁抱,再加上一杯雞尾酒(可選無酒精飲品,而且味道不錯)、耳機傳來的心跳聲、不斷提醒的約會結束倒數等,從身心靈不同向度,刺激著五感、呼喚著人性和欲望。特別是在尾聲,混音師通過耳機回放二人見面的第一段對話時,叫人不禁驚嘆明明只是不久前發生的事,轉眼已成(心跳)回憶,再凝視眼前這個本來陌生的人,至此時此刻「我們」一同所經歷的還真不少。在《談》這般拿捏得宜的節奏、多元互動的模式、完整的框架與滿滿的儀式感下,所盛載與釋放的能量巨大,能讓參與者催生出嶄新的人生體會與突破,這種觸動心弦的力量,是藝術的一種意義。
然而同時作為劇場演出,《談》並不讓觀眾僅僅滿足於浪漫的約會,以複合式的敍事結構展開主題。當餐廳內的觀眾們約會進行到一半之際,女侍應開始述說男侍應的故事,她面向咪高峰凝視餐廳偌大的玻璃窗外,以充滿詩意的語言和溫婉不急的節奏,引領觀眾望向大街小巷,將生人與死物快速拼貼、把每道即逝的光景一一捕捉入詩入辭,站在街角抽煙的演員與詩虛實交織,美得如珍珠隨雨滴滑下倒映出世間的平行宇宙中的一盞風光,而觀眾又何嘗不是這窗外行人回眸莞爾的一道景色。另一場,當男侍應再次從餐廳中走出來小憩,並向觀眾宣示自己也要利用這短暫的休息時間進行一場極速約會,觀眾很快便會發現,對面的行人路上早已放好了一組與餐廳裡面一模一樣的餐桌,男侍應隨意攔截了一個路人,邀請對方坐下來,參與一次即興的約會,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向觀眾展開了一個故事——並自然巧妙地讓這個故事在觀眾的約會過程中平行穿插著進行——而這個約會時共同欣賞「一個突如其來的有趣故事」的經驗,也讓每一段餐廳內蘊釀中的關係進一步加溫。這樣的處理在感官式(sensual)與參與式(participative)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讓劇場主軸在演員敘事與觀眾參與之間遊走,成功地挑戰傳統的一元敘事之餘,也充分展現出團隊在場域處理上的敏感度。
以個人化的情感挖掘出觀眾的共感
《談》所講述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卻能通過這樣一段短暫的約會經驗、一段簡單的情節,輕易地挖掘出觀眾對角色情緒與情感的共鳴,但這迴路並不粗暴直接。男侍應在街頭即興約會剛開始的時候,完美地展現了他的風趣與體貼,又很有心思地贈送對方小禮物,兩人在良好的互動當中漸漸建立了信任,甚至能夠牽起手來聊天,在這樣的美好浪漫氣氛中,角色卻出現了突然的情緒轉折——將其內心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對愛情的不安與疑慮,一一化成對對象連串神經質的提問與質疑,想像各種和對方在一起以後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狀況,以致最終將對方嚇跑。每一個人面對愛情的方式不一樣,因此角色對於愛情過度的擔憂和顧慮等情感態度是主觀的、個人化的、本質的、獨特的,藉由女侍應的說書旁白、被實際空間隔開的新奇窺探、通過耳機的遙遙竊聽,產生出有如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效果(defamiliarization effect),給予觀眾距離冷靜判斷和各自詮釋的空間,與此同時又沒有剝去其去事件的熟悉感,通過約會的體驗、故事的脈絡、情節的開展與具象化的畫面,促使這些來自個體獨特而抽象的情感,成功引起正同樣經歷著速配、渴望著脫單的觀眾的共情。面對愛情,我們何嘗也不是曾陷入多愁善感、小事化大的泥沼當中?無論結局如何,《談談情探探聽》這份情景參與的進取,短暫享受著一段緣份,也足以回味良久,正如一場戀愛未必天長地久,若甜蜜過後仍感恩那份「曾經擁有」,已不枉在場。
* 因藝評人戴碧筠抱病,此文以口述形式錄音,經梁惠美小姐整理後再執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