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共和國1.0》︰探問與思考
《快樂共和國1.0》像是一場戴上藝術面具的複合式沙龍——它既是演出又是權力交鋒的社交場——藝術家佈置好格局也抛出了話題,觀眾看似可以在當中促膝談心、自由發揮,但種種界線早已畫在藍圖當中,系統不容對話中斷亦非毫無拘束,聚會始終是有主人的,最高執行者的意圖灌錄在預先設計裡。
每一位表演者的能量都相當飽滿,他們既是恰如其分的整體一員又是可獨當一面的敍事者,在觀眾遊走介入演出軌跡的當下,演員的覺察和反應展現出一種讓身體沉積感受與情緒的狀態,仿佛為角色轉換間的表現力與流暢作準備,將觀者的能量投進一鍋石頭湯之中。演員和著歌聲,把觀眾拉進派對,在狂歡醉意間拿起話筒,輪流放詞訴衷,他們的聲音被轉換成電子信號——監控、處理、消弭——像人手必握的社交媒體版面,越渴求被表達、被聽見的訊息,越被演算法所吸噬,偶而的曝光、流量、觸及只是遊戲的誘餌,正如話筒從未流動到觀眾手上,至於是否爭取,作出多少和怎樣程度的干預,挑戰著觀眾的慣性和知覺。
這是一個想去探問且思考滿溢的作品,以互不矛盾但縫合起來失調感強烈的風格發出呼嘯。藝術家努力探索形體,以表演者的身體進行敍事,又同時嵌植大量的台詞;戲劇每每到達跌宕臨界之際,燈光總是疊加渲染濃烈的光色、閃動,多重的藝術語言並置與攪拌,令美感訊息在場域中不斷浪動,審美不安反映出種種不滿足,像無形的面具,套了一層又一層。創作者透過五個不同年齡、性別、階層、背景的角色,聚焦其生命時間軸上的某些瞬間,藉側面描寫與內心獨白,敏感地進行放大,人性、慾望、不安、批判、無助,充分又主觀地呈現出來,讓生命彼此靠近的同時,將美麗、壓抑、不滿、生之意義、末日、治療與救贖,濃縮成觸動與宣洩並置的畫面,一道道衝擊的風景中,觀眾的圍觀甚至成為突顯故事主題的景深。其中一個段落,演員的身體呈現出因被搜查而拉長的畫面,令筆者聯想起意大利巴洛克晚期畫家Alessandro Magnasco筆下殘酷的拷問場面,瀰漫的暴力、恐懼與血腥味不僅源自受刑人被折磨的身體,更多是周遭人物的無力、冷漠與按章辦事。
系統要運作,必須有部件驅動,當觀賞方式是自由的同時,打斷是被容許或是默認為影響他人,自由、束縛,痛苦、快樂,安全感、危機與焦慮,免於崩潰便是日常,正視可能會帶來更多傷害,正如劇中所揭示的,人的生命在母體之中已被管理、被探視、被祝福、被唾棄、被篩選,在生存的底線之上踐踏著權力的關懷,有貢獻地活著便好,貢獻良多且優秀更好,至於衰老、低產出者的感受與生命質量,又有誰關顧?又如演出結尾,觀眾被迫坐下時,眼巴巴地看著牆內被安放的角色,從渴望、對話、曲解、自我懷疑直至「解脫」,大家的心情到底是無力、享受(終於可以安全、習慣地坐回「觀眾席」)、無奈、憤怒還是什麼,相信難以一概而論,但筆者相信,在離場一刻的沉默下,正視的種子亦隨藝術家呼嘯出的那口氣,被釋放於空氣之中,隨著觀眾一起回歸到日常生活,它的可能性,並沒有死在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