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劇評:上海前空帆文化傳播工作室《折影》
先簡介一下《折影》的來源。在九月,我們迎來以當代舞蹈為主,名為「舞・當」(取「當代舞蹈」的「當」及「舞」兩字而成)的演出展演。前身為「澳門現代舞週」,「舞・當」本年度再度集合四維空間、澳門極舞館及詩篇舞集的舞蹈演出,包括來自來兩岸四地的「Dance Lab Project」當代舞演出、《獨舞/雙人舞展》及澳門舞者聯合演出。《折影》就是「Dance Lab Project」中的表演,是一個運用了有趣的光影效果,但是敍事稍為失焦的演出。
首先,《折影》是沒有如本地演出的常規劇場有固定光源,如射燈或環境燈等。整場演出的光源就只有流動光源,如手電筒、光管和雨傘及木製空心正方體中的燈泡等。比起由技術人員操控的固定光源,演員(按團員的說法,當然他們還是通過舞蹈動作去敍事的)通過流動光源把劇場空間及時間盡可能切碎,如觀眾只能在黑暗的劇場空間中,看見有限的光照範圍及半明半暗的景象,如傘下的人從頭到腳呈現漸暗的狀態、手電筒照著或光管上的演員面孔,或是群舞演員的身體輪廓等。如是者,觀眾認知的常規劇場被打破:正方體,被黑布環繞的、演員從正方體的各個出入口進出。相反,見光的地方演員就在,故事就在劇場的任一點展開。另外,演出光源配合演員的動作,也能快速地建立空間調性,如演員手持兩支電筒就能化成計程車的車頭燈;演員在光管上打字就變成辦公空間;在光管附近跳群舞則變成夜店等,都能使觀眾快速代入故事情境。這種限制光影與空間的方式令演出更接近密集剪接過的電影畫面。在各種畫面中,空間及時間被壓縮,容許在演出中透過光影變化迅速轉換景象,而不致令觀眾感受到實際轉換的時間。當然,演員們還是在空間中不停需要轉換位置,只是觀眾的視點不會落在轉換過程中而已。這種與觀賞其他本地演出截然不同的感受確實在演出開端帶來了強烈的新鮮感。
然而,當新鮮感在總長約七十五分鐘的演出中段逐漸消減後,觀看重點就落在演出的敍述及表達上,而這也恰巧是演出中本人認為比較不足的地方。由於演出前手上無相關演出概要,而在演出後才得知只有在網上才有公佈的資料,故在下文還是先按照觀演當下的理解為敍述主體,而配合實際資料作出比較,也就會出現了理解與官方資料有出入的狀況。演出開端先出現了得到雨傘後得以隱身人群中看盡人世百態的能力,發現了計程車司機、公司女高層、年輕懷孕的女生的生活狀態。演員的舞蹈動作在這個演出中,是作為放大及強化生活動作的濃度而設計的,例如司機開車乘客人來人往、女高層對鏡獨照及自飲自娛、以及年青女生得知自己懷孕的失落等,都透過強化力度的動作而得以表達出來,尤其在這種黑暗的空間中。個別來說,這些小段落都是成功的,我也能感到角色的感受。只是,也許就是因為這些小段被有限的光源切割成更多的小段落,觀眾無暇在快速的段落切換之間反芻進入眼睛的內容,使畫面間的連結或訊息顯得過目即忘,情況就如演出採用像《玩命關頭7》這種通過速度及切換帶給觀眾視覺快感的剪接手法,但卻想呈現如《刺客聶隱娘》這種通過大量長鏡頭才能表達的角色狀態及世界觀。回到演出本身,在演出中交織出如官方資料所述的「生活困境與情感困惑」就無法透過快速切換畫面而表達出來。
總的來說,《折影》透過簡單的流動光源將空間和時間壓縮的技巧有異於慣用固定光源的本地演出,演出開端即令人目眩神迷,精準的光影運用絕對能令觀眾感受到團隊對光影的鑽研。同時,演員的舞蹈動作強化了平常不起眼的生活動作,使觀眾更能感受各位演員的角色性格及狀態。只是,也正正是因為高速的畫面切換,觀眾無暇記得並處理演出內容,整個演出就留在表達角色段落故事的層面,尚未能透過代表城市各人的角色故事蒸餾出生活困境與情感困惑這些抽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