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劇評:《回流,那片星空》:展示本地新世代專業舞者
先簡介一下《回流,那片星空》的來源。在九月,我們迎來以當代舞蹈為主,名為「舞・當」(取「當代舞蹈」的「當」及「舞」兩字而成)的演出展演。前身為「澳門現代舞週」,「舞・當」本年度再度集合四維空間、澳門極舞館及詩篇舞集的舞蹈演出,包括來自來兩岸四地的「Dance Lab Project」當代舞演出、《獨舞/雙人舞展》及澳門舞者聯合演出。《回流,那片星空》是「舞・當」最後一個演出,集合台灣及澳門的編舞及舞者,主要展示澳門舞者專業面及人性面的演出。
這個大約一小時的演出粗略地可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台澳舞者的演出,演出中的每一小段都有主要演出的本地舞者,展示她們各自的舞蹈特長;第二段則是澳門舞者在咖啡廳中嬉笑怒罵,聊著學舞的時光,展示她們的女孩一面,還有與場內的觀眾一同回顧她們經歷的時光;最後一段則是本地舞者陳智青的獨舞,以捕捉燈光的意象點出「那片星空」的主題。
在動作元素豐富的第一段中,獨舞、雙人舞與群舞穿插流動,各組合相互並置卻沒有太多交集,彷彿舞蹈專業的修行就像無情的競技場,技法的堆積無捷徑可走,而只能像動物匍匐前後爬行的動作一般,一步一腳印地日夜累積。其中本地四位專業舞者的獨舞驚喜連連,各擅勝場,如黃翠絲一如以往演出(舞蹈劇場《沒鎖上的憶記2.0》及雙人舞《原》)中極具爆發力且流暢的雙人舞蹈、陳智青延續本年藝術節演出《空氣動力學》中如流水順滑,延綿不絕卻似藤蔓堅靭的身段、許琦琦繼續突顯如獨舞《總有一天我會回到那裡》中不以動作取勝,身體在演出場域中卻有強烈的存在感,配合燈光效果,彷似電影畫面流動的動態等。
在展示舞技或舞姿後,第二段則轉變為本地舞者之間的遊戲,從舞者連成一體共同搶奪台灣舞者手中的零食開始,之後轉變為咖啡店中女生快樂談天玩樂的時光。在這段,她們的身分從舞者轉變成愛舞愛動的女生,觀眾得以觸及她們在專業生涯之外的人性面。她們其實也像那些愛嬉鬧的女孩,特別是坐在我的左右,愛邊看演出邊玩手機的女孩們。最後一段則是點題「那片星空」的段落,陳智青奮力嘗試捕捉劇場天花板上點點燈光,明明伸手可及,卻是未竟之業,開放的結局使人期待她們之後的動向。
總的來說,《回流,那片星空》是本地舞蹈環境由業餘至專業、由單一到多元,由舞種分明到當代混合的體現。舞者群涵蓋本地專業舞者到剛畢業的新鮮人,在演出中展示達標的技術層面及從容的生活面向。我們不知道她們在日益困頓的環境中能否走出她們曾經盼望的道路。我們能做的,就是無論喜歡與否,多在她們創作的道路上到劇場支持,儘可能給予更多掌聲或意見,期盼她們打開本地舞蹈環境的新一頁,點亮澳門上空快將消逝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