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導覽:那些說了和沒說的小城暗面——《非官方指定路線》、《大堂巷七號睇樓團》
從2012年引入講古活動後,澳門城市藝穗節(下簡稱「澳門藝穗」)不時有將「說故事」或「導覽」結合環境劇場的節目;導覽作為演出,成為一種介紹城市(街區)的方法。今年澳門藝穗也有兩齣本地節目,以導覽呈現他們眼中的澳門。有意思的是,這兩場導覽同時可作為對導覽的反問:前頭帶路的人在為什麼而導覽?他(她)說的是我們對故事的「需要」,或是另外一些人的「想要」?觀賞城市的過程,在此成為思辨城市(敘事)的入口。
《非官方指定路線》受香港節目啟發而編導,以二十人小巴載著觀眾,嚮導(說書人)在車上描述、街區帶路,完成一趟夜間遊走小城三處命案現場的「murder tour」。坐在全城移動的交通車上,同時瀏覽街景與演出,讓人一時想起首屆「澳門藝穗」的《巴士奇遇結良緣 2001》,但兩者空間氛圍迥異:前者在日間公交巴士上訴說常民記憶,《非》劇的小團包車式小巴、無標誌車身和拉上的窗簾、觀眾以耳機聆聽導覽,加以夜遊過程中嚮導不時從耳機提醒「大家裝作沒事,往四周望望⋯⋯」種種細節創造出了隱密低調,幾如偷窺的氛圍——事實上,也真有一處現場不便入內,成員只能拉開窗簾以「偷看」方式瀏覽。
車上表演是個移動式仿新聞節目——播放剪報與詭譎音樂,說書人搜集疑點推敲案情,乃至在命案現場「推理」消失遺體的下落。但「遊客」們或會慢慢察覺:一路見聞的人時地物都為真,獨缺了關鍵真相和社會脈絡。編選的三樁命案裡,「人肉叉燒包」主嫌翻供自殺,「人肉手撕雞」結案倉促,「車房藏屍」案兇手至今在逃。訴說這些懸案可看做劇團對政府的某種「非官方」意見,但其中蘊含對「導覽」的反問同樣意味深遠:我們(旅客)真的想認識這座城市、暸解其中的社會和人性脈絡嗎?或者有慘案、兇手和疑雲,一個效果聳動的故事已經足夠?
從表演質感看,《非》劇的觀賞氛圍確實有別以往講古或街區導覽的「街頭教室」情境;劇末車內的昂揚音樂對照窗外流逝的澳門夜景,也營造出命案陰影與城市繁華的反差。演出(遊程)總長僅一小時,令人期待可以有更長時間、更複雜的旅行過程來加深感官記憶(或感觸)。
《大堂巷七號睇樓團》則是室內的「地產導覽劇場」。觀眾被請入百多年歷史的澳門賭王盧九故居「盧家大屋」,地產經紀(女演員)招呼大家填「供樓分期預算」表格,接著逐一導覽室內空間,不時推銷賣屋;途中以燈光模擬起居室晚霞、神樓下迴響居家對白、動畫描述盧九生平,最終回到轎廳公布觀眾供樓付清的時間(從三年到十代不等),在將買未買中劇終。
全劇亮點當屬那遊走雙重價值的說書人,和細膩的燈光技術。地產經紀邊強調盧家大屋歷史悠久、建築古色古香來替房屋增值,一方面又慫恿買家購屋後「這牆不合用就打掉」、「可以做民宿、出租,全拆重蓋都行」;歷史價值與地產價值在這套推銷話術中混攪不清,潛台詞伏流:歷史意義只在符合開發利益時才產生意義。
在這「敘述歷史,同時出售歷史」的氛圍下,借燈光投影「現身」的歲月痕跡便令人格外感傷。屋中部分的木製與石材浮雕上,團隊精心設計與浮雕字跡、圖樣完全疊合的彩色投影;當流金色調的投影燈光漸暗,底下古蹟輪廓浮現,過程就像金碧輝煌的建築在幾秒內過了一百年,斑駁成文物;眨眼兩下間,光線搬演了滄海桑田。
《大》劇的空間氛圍和演出情境極具發展潛力,僅半小時劇長跟相對單純的人物/情節設計還有許多可延展:如果地產經紀本身和大屋有淵源呢?如果她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交際花性格?如果買家們在屋內玩起拍賣、鬥富等等歡快同時(對歷史)冷漠的遊戲呢?如果我們在大屋裡遇見盧九自縊的亡魂?⋯⋯六千呎的古宅裡能發生太多故事。假使鄭家大屋容得下一部大河小說,盧家大屋至少也可以有部中長篇。
將兩劇和它們的「戲外時空」並置,還能讀出另一些城市暗面。後來交談,《非》劇低調原來是試跑過程已引起居民側目和警方介入;「非官方」窺探視角其實是居民和官方觀感的間接產物。三樁命案橫跨1985、1999到2012,都是賭債堆出殺機,對照返程中經過的大娛樂場霓虹街景,導覽過程中沒細說的社會脈絡,由澳門市景自己默默顯影。而盧家大屋門前,昔日巨賈豪紳往來的鬧區街道如今是「魚蛋一條街」,晚餐時段人潮塞爆;散戲後女演員換回便服和帆布鞋經過,笑說:現在又變回乞丐了。
兩劇帶來導覽,和對導覽本身的提問;而路上的城市向我們訴說得更多的,或許反而是那些沒有導覽的部分。市民、政府、劇團與遊客,一起創造了節目內外,全城的明暗(環境)劇場。
演出節目︰第十九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非官方指定路線》
演出團體:指南針創作劇團
觀演場次︰2020/01/13 21:00
演出場地︰金蓮花廣場
演出節目︰第十九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大堂巷七號睇樓團》
演出團體:李沛榮、李淑雯
觀演場次︰2020/01/16 21:30
演出場地︰盧家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