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於探知之間——《人在她城》觀後
《人在她城》以意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為創作藍本,演出以虛構城市面貎及現代人對城市和旅遊的印象相互穿插,建構虛幻城市面相。對於城市的概括,觀眾可從使者及國王的故事中得知,若單從旅者的描述是永無法看到不同地方的真像,正如觀眾從演員們的敍述中得到一個個彷如科幻場景的城市資訊,卻有如在霧中的城市之中。這些描繪本身並無法勾起觀眾想像和探知的熱情與欲望。亦正如《人》所呈現的另一面向,面對現今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年代,「旅客」探索不同城市的方式大可是在家中從網絡中取得,旅遊的歷程亦可以經由圖片編輯軟體偽造,再者旅遊的意義亦大可屬於一種消費與展現的模式,真實亦如虛幻。
對於虛幻空間的意象建構,演出運用投影、移動佈景及燈光等的設計,於演出營造不同空間,豐富觀眾想像。多個不規則幾何形狀的透明屏風,演出開始時平放在劇場的中央,彷彿一個城市天際線。隨著演出進行,演員們移動屏風以形成多個不同場景,配合演出對城市(空間)的多變且不定。而影像的設計亦為演出帶來科幻感,網上實景地圖的游走、網上對話的信息及即時電話視頻的畫面,被放在觀眾席面前的投影機向著觀眾方向投射,影像落在透明屏風外亦折射向地面,形成一個立體的投影空間,使觀眾進入戲中的意象及畫面。
城市的形成始於人類的社會活動,演員以不同角色特有的肢體動作在不同場次的重覆呈現,似是唯一連接多個不同層面故事的扣扭。有趣的是演出中可從服裝及化妝設計上看到不同角色的設定,但在呈現上或因各片段的篇幅不長,角色的設計被「抽離」於表演中,未能於片段與片段之間深化「角色」,予以連接。至使肢體動作也只能局限於日常動作本身,特別在一些以音樂主導的場次中尤為特出。但吊詭的是,城市的發展卻不一定基於人民的生活,在現今的社會發展中,資本主義霸權及城市急速發展,少數權力者主導大局,個體人民的意願及生活的獨特處於這迷幻中,何嘗不是自我消磨。
《人在她城》由澳門卓劇場製作,首演於2014年,是次於澳門藝術節的演出是為作品的二次提煉。在《人》中所試圖探求的城市意涵,以非線敍述方式演示的故事、其他城市畫面,以及現代旅人的逸事,其意涵只能遊走於探知的片段之間,未能與表演及其他劇場元素相輔相成,帶領觀眾看清霧中之花。
馬克: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當代劇評工作坊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