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氣息——從《遺失的靈魂》到《題目待定》
足跡演書節plus《題目待定》,根據波蘭作家Olga Tokarczuk第一本繪本《遺失的靈魂》作為藍本創作而成。講的是人生活得太快,靈魂跟不上肉體,主角開始了一個等待靈魂的過程。「演書」吸引的地方是,當故事超越了文字和圖像,化成表演,又會成為怎麼樣的一個故事,這是作為演書節觀眾最期待的一點。
《題》是今年看過首個演員戴著口罩的演出,未知是關乎疫情,還是有意把「角色」收藏起來——「手」是敍事者,但你並不知道那是旁觀者還是主角本人,甚至可能是你自己。演出者並未露臉,僅用肢體引領觀眾視線,看不見的人跟丟掉靈魂的人像是互相呼應,毫無違和感。演出結構簡單,節奏也恰到好處,五個行李箱就是五幕,由演員一雙手逐個翻開,裡面包裹著回憶片斷,有信、樹葉、編織物。沒有對白,沒有解釋那些物件的來由,但看過繪本就自動勾起那一幕幕畫面;而即使沒看過書,書信和枯葉本身也自帶著強烈的時間聯想意味,如書信往來的時間、葉子轉色的時間,觀眾也能自行補上詮釋和想像,也許就是為甚麼叫「題目待定」吧。
值得一提的是《遺失的靈魂》的結構,有別於在書頁上圖文並列的繪本,作家的文字放了在一整頁上,字量比一般繪本多,是一個故事引子,之後就由波蘭畫家Joanna Concejo承接下去。左頁插畫帶出記憶,右頁則反映主角等待時的時間流逝。一邊是定了格,一邊是流動,這本書原本就提供了很生動的閱讀體驗。演出者把當中的元素提取出來,轉換成沒半點刻意的「在地」作品,因窗外的街燈和聲音,把書中的一些符號與現實連結起來,它提醒你放慢一點,翻開一些珍貴物件,也放下些不需要的物件,至於那些物件,對每個人而言也不盡相同。個人喜歡這個演出,其精緻在於,它有著濃厚的「人」的氣息,一開場的那隻手套(書中也出現一隻)慢慢被拉開的一段,相比誇大肢體來讓觀眾理解人物和故事的表演方式,近距離觀看演員藉手來演出,更突顯演員作為人的特質,在這個故事裡面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