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界限:《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中的視點轉換
在旅遊限制逐步放寛,跨境往來恢復方興未艾之際,由卓劇場藝術會和Paprika Studio聯合製作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下稱《給2.0》)上演正是適逢其時。這部作品改編自卡爾維諾的名作《看不見的城市》,引領觀眾於想像和真實世界之間徘徊往返。
是次劇場體驗由現場演出和虛擬實境(VR)兩部份組成。觀眾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試著戴上和脫下眼罩,於虛實之間切換。在虛擬實境中,觀眾可以在影像世界中遊歷,以雙手探索互動元素,甫開始時令筆者頗有新鮮感。三位「領航員」介紹虛擬實境和真實世界之間切換的方式,其指示和示範交錯,更讓人有如走進電腦遊戲。
如卡爾維諾的小說所敘述的一樣,《給2.0》呈現了異鄉人馬可孛羅向蒙古大汗忽必烈介紹他曾經於古今中外遊歷的幾個真假難辨的城市。劇場的觀眾席是黑白格子組成的棋盤,而表演區亦是由透明的玻璃格子建構而成,下方放置著水晶球等物件,代表著蒙古帝國不同地區的多元奇觀。劇場上的所有演員和觀眾,都儼然成了馬可孛羅和忽必烈棋局的一部份。
忽必烈和馬可孛羅正下著怎樣的一局棋?
在現場演出中,觀眾和表演者維持著頗為僵固的凝視關係。觀看和被觀看的角色涇渭分明,我們近乎是以全知觀點「客觀地」觀察著兩個角色的博弈以及劇情推進。然而,當觀眾首次戴上VR眼罩,走進馬可孛羅的故鄉威尼斯,筆者也開始疑惑起來。如果我們相信忽必烈所言,即馬可孛羅所介紹的城市之中,唯獨沒有他的故鄉威尼斯——那麼這影像所呈現的究竟是馬可孛羅的回憶,抑或是忽必烈對城市的想像?看不見的城市終於被看見了,但是它們終究只是敘事的一部份,不斷地被敘事者和聆聽者理解和詮釋。此時此刻,我們只能相信劇場中包括觀眾在內的所有人,雖然仍是按照旁白的導覽沿固定路線前進,但仍是站在自己的觀點,在立體的世界中透過「打卡」捕捉吸引的景點,獨自遊覽並迷失在威尼斯的日光水色之中。
《給2.0》這種形式上的視點切換,正好與忽必烈的疑問呼應:如果馬可孛羅所介紹的城市,只是相同元素的不同排列組合,甚至形同虛構,那麼聆聽他的描述還有何意義?如果蒙古皇帝的目的是要認識和了解他疆域內的城市,作為帝國權力施展的依據,那麼要是他能掌握所有城市的象徵,他是否就能完全掌控他的帝國?
我們不妨挪用法國哲學家傅柯「異托邦」(heterotopia)的空間論述探索二人之間的爭辯。異托邦是在社會基礎上形成的場地。傅柯形容它們為對立場地(counter-sites),指的便是它鬆動甚至對抗主流現實的力量。人們可以透過對比現實世界與異托邦,與主流社會對照。傅柯以鏡像類比異托邦,說明後者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張力:「鏡子使得當我在凝視鏡影的當下,發現自我與週遭其他空間密切連結,因而使鏡外之我的存在顯得絕對真實;但因必須透過鏡中之影才能看到這一點,因此也顯得絕對不真實。」(註1)
由此,我們可以視馬可孛羅所描述的城市為異托邦。這些城市無法直接呈現帝國如何繁華富裕或千瘡百孔,但它可以成為一面鏡子,讓大汗看見城市如何興起或殞落,從而解答他心中的問題,旅人精神亦在於此。這就是忽必烈帝國的局限:沒有其他城市的鏡影,它不可能看清自身的圖像和輪廓。
從《看不見的城市》開始至結束,馬可孛羅和忽必烈都看似沒有語言障礙,而《給2.0》卻似乎頗有意識地呈現了他們最初沒法用同一語言溝通,正好呼應了馬可孛羅樂園巴別塔的故事。來自意大利的異鄉人馬可孛羅給予了忽必烈異地的視野,而向忽必烈介紹這些城市的經驗,也讓馬可孛羅不斷重新理解他的故鄉威尼斯。劇中三位演員葉嘉文、胡美寶和陳瑋聰輪流飾演忽必烈、馬可孛羅和旁白,乃至不花刺城市民交換眼睛的故事,都在在揭示了故事中視點不停轉換的多元狀態。
虛實交錯 開拓新可能
隨著劇情展開,作品逐步開放觀眾在虛擬實境體驗的不同可能性,例如按照自己的選擇於不花刺城街道上不同角落遊走、與展覽中的作品互動,還有逗弄腳邊的貓咪……也許是由於成本所限,影像質素尚有進步空間,觀眾更沒法像真正旅行般進入開放世界,但是次《給2.0》採用VR開闢新局,整體而言仍是不俗的嘗試。
視點的轉換為虛和實的思辯賦予了意義。可以說,當忽必烈叩問馬可孛羅城市存在之必要,他同時是以「挑戰者」之姿作出後設的叩問:虛構的(劇場)藝術作品對於現實有何意義?胡美寶說:「在演出中加入VR技術是因為希望探索劇場的體驗還可以打開甚麼;想用『虛』、『實』,是因為觀眾的體驗是我們很有興趣去發展的事。」(註2)寫實主義劇場中強調在舞台上客觀地、精細地再現生活,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與之相對的表現主義戲劇則更側重於由思想和精神所構成的主觀世界。然而在《給2.0》中,虛與實的層次更為豐富:表演現場所呈現的一切,相較我們走出劇場所發生的所有事,固然是虛幻,卻又較虛擬實境中的影像來得「真實」。它是一場嶄新的試驗,讓我們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不同的城市,進而思考劇場和旅行的意義。
註1: Foucault, Michel (Spring 1986). trans. Jay Miskowiec. “Of Other Spaces”. Diacritics. 16 (1): 22–27.
註2: 鷺兒:〈戴上VR,在劇場探索虛與實——《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第三十三屆澳門藝術節網頁,https://www.icm.gov.mo/fam/33/cn/content/4071,2023年5月22日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