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空間與光影設計之平衡──記《百步餘音》弦聲光影音樂會
《百步餘音》弦聲光影音樂會為2018年「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節目之一,是「澳門弦樂協會」與「澳門創客互動藝術空間」共同協作之演出。表演糅合了弦樂選曲、電子音樂和投影設計,光影投影由「澳門創客互動藝術空間」的多媒體創作者所打造,而樂曲則由「澳門弦樂協會」與受邀樂手演奏。
演出地點位於盧廉若公園百步廊,盧廉若公園始興建於1904年,並於1925年建成,現為澳門半島唯一具有中國園林特色的庭院。被富商盧華紹(盧九)購入原為農田菜地的土地後,由長子盧廉若邀請劉吉六設計,而百步廊則於1986年由何恩寧設計而成,以綠色琉璃瓦和紅色樑柱為主,現以舉辦活動、花展、盆景觀賞為人熟知。表演中的場景佈置以百步廊中呈「回」字形的建築空間中心為觀眾席,觀眾席面向的一段迴廊為表演區域,迴廊前垂掛半透明的薄幕,供表演期間的光影投射用。
整個表演時長半小時,表演曲目共四首,首兩曲為民族及經典樂曲,另外兩首為表演者原創歌曲,第一首樂曲為劉鐵山和茅沅於1951至52年所創作的《瑤族舞曲》,原曲為劉鐵山隨中央民族慰問團到各地採集俗民風俗,期間以瑤族歌舞鼓樂和民歌創作的《瑤族長鼓舞歌》,後被茅沅改編成《瑤族舞曲》。樂手們在屏幕後演奏的同時,投影在前的影像時而呈現了分隔的男女剪影,時而展示了華美風景。第二首為摘取韋華第《四季》的第一部分〈春天〉,歌曲內容表現了春天到來、天氣驟變的氛圍,和草原上的牧羊人與少女,光影設計方面選取了自然景象和抽象畫面,例如流水潺潺的瀑布、荷花池、呈點狀形的七彩光點潑散等。第三首為福島章嗣創作的《Bell》,為作者對小時候記憶的回想與懷念,投影畫面呈現了日本風景和生活、特定時刻的碎片,例如櫻花飄散、運動會起跑的一刻、模仿琴鍵的光影效果。最後一首為夏天翔創作的《Smiling Sunshine》,投影元素包括了潛水員、日出等風格相對簡潔的影像設計。
投影於半透明的屏幕上,樂手站在後面而能被清晰看見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也許是可能性),觀眾需要將注意力放在投影與場地本身擁有的建築特性的配合上,也要同時觀看樂手演奏時的肢體動作,而觀眾在短時間內需要接收視覺和聽覺訊息,還有其他雜訊需要吸收,如公園外的汽車聲等等。身處在百步廊的傳統特色之間,如何能夠將建築、音樂與光影設計三者之間發揮其特點之餘,又能取得美感、概念和空間上的平衡,確實是一道難題。從場刊上得知「澳門弦樂協會」以中學生成員居多,是次演出更像是一次短暫的曲目合集演出,有西方經典、中國民族以及原創歌曲,以單獨曲目來說,整體流暢度和完成度已算不錯。整體而言,表演的主題、歌曲內容之間的連接和核心想法較為模糊不清。投影影像雖呈現了較強烈的視覺效果,但嘗試與樂曲所呈現意境畫面的部分,可能尚待提升。
*2018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評論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