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則下的生命力量──評《空氣動力學》
有人說:「生命就是一個和地心吸引力對抗的過程」。宏大的,有從古至今的人類飛行夢到太空漫遊;個人的,如購買高昂的保養品、積極做運動,不讓引力偷偷在身體上留痕,這些都是對抗地心吸引力這套物理法則,從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那一天開始,人類文明就開始了關於力的對抗。由林文中舞團在「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帶來的《空氣動力學》,十二位舞者詮釋了在物理法則下體現生命的故事。
挑戰物理的藝術
演出甫一開場,舞者群舞中有一套整齊的揮拳動作,律動一致,而舞台前半透明幕上,投射了一系列飛機模型的草圖,由上世紀的到當今的飛機款式一一展示。舞者揮拳和飛機模型影像互相呼應著,訴說這一個關於飛行的夢。就如試圖擺脫引力的飛行夢,舞蹈是一種對引力和空氣對抗的表演藝術,舞者的每個跳躍、轉動和伸展,都是物理性質的挑戰,在這個前提下演出展開,舞者如何「飛」成了觀眾的期待。
當晚演出後的分享會上,一位小女孩問:「(舞者)你們是怎樣飛的?」這或許是對這個演出最好的讚賞。這個演出讓一位小觀眾認為舞者真的在飛,說明他們的輕盈感、肢體動作的流暢感,均經過了將有形化成無形的紮實訓練。筆者曾看過編舞家林文中上個作品《長河》,處理的是水的流動,舞者演繹的是對「長河」的順勢;今次《空氣動力學》處理是更加無形的「空氣」,也覺得在處理上更加細膩和精密。
如果《長河》是「順」的流動,今次《空氣動力學》可以說是「逆」的流動。當一條一條塑料白色紐帶從舞台慢慢懸下來,整個演出分開了層次,演員舞蹈的節奏時而快速,時而緩慢;而懸掛在空中的白色紐帶時而飄動,時而靜止,這種「快」、「慢」、「動」、「靜」組合出不同的演出節奏,呈現對立相反的逆效果,也形象化了人和空氣環境中的不同狀態。
一場生命的葬禮
在舞台環境和舞者的關係中,還有一組對立就是「大」和「小」,當舞者穿梭在巨型垂直白色紐帶之間,在視覺效果上,他們變得渺小。這不禁讓人思考《空氣動力學》的主題,這部六七十分鐘的演出究竟要打動觀眾的甚麼?是對人類在浩瀚科學之渺小嗎?有觀眾在演後分享說,在演出中她看到的是一種儀式,林文中親自解畫說這像一個「葬禮」。可見,舞台設計的獨具匠心,那些白色紐帶除了是一種空氣流動的意象,舞台的黑和紐帶的白,儼然建構成一個葬禮情景。
那麼《空氣動力學》可以解構的層面又更廣闊:如果這是一場葬禮,那麼悼念的是甚麼?生命與力的對抗之中,死亡是擺脫引力的唯一方法嗎?這個問題可要留給每位觀眾的解讀。之於筆者來說,《空氣動力學》卻體現了生命的力量,無論是群舞、雙人舞或是三人一組的舞蹈均有其流暢的節奏,那是每個個體演繹出來的生命質感,運用實在的身體張力將演出一氣呵成地表達出來,舞者掙扎扯下白色紐帶的一幕,更是將那種從上而下的力度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演出末段,舞者們揮拳的動作再次出現,如一套整齊的古典樂章又回到開頭的曲式。如果生命最終都是殊途同歸,如果人永不可擺脫物理法則,那麼只有實在地生存、奮鬥和對抗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