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的迷宮 ── 《暴風雨》的文本演繹
《暴風雨》是由卓劇場和眾聲喧嘩聯合製作、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的經典作品,導演方褀端兼掌文本改編的工作。方氏將原文本解構,切割及擇取出多個碎片式的段落,而在莎翁原文本的敍事線上,又加插以當代為背景的另一敍事線,並以原文本的部份台詞作為線索將之串連,同時演出另一獨特之處,是以僅有的兩名演員(葉嘉文、胡美寶),來演繹《暴風雨》這個角色眾多、關係複雜、場面浩大的莎翁劇本,因此葉嘉文及胡美寶在演出中頻繁轉換角色及狀態,令多個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時空的碎片式敍事段落,呈現出相互堆疊、交纏的情況,形成一個由莎翁詩句為元素,跳躍、錯位、混亂的敍事迷宮,這種經典文本的演繹方式,之於澳門劇場而言,無疑是新穎且富於實驗性的。
《暴風雨》這個演出,乍看之下宛如一首以劇場語言寫成、充滿當代感的詩歌,其中的當代性,主要是以方氏對原文本所採取的重構手法來呈現的,當中的舞台、燈光及音效設計附於龐雜的敍事體系下,帶有明顯的詩意表達,是作品美學的重要組成部份,然而另一方面,以當代時空為背景的敍事線,與莎翁原文本之間的跨代對話,雖有相互呼應的地方,但從篇幅上而言,兩者並不相稱,更傾向於是方氏使敍事體系更趨龐雜而增加的敍事維度,以及作為令觀眾從原文本的敍事中抽離的工具之用。
經典文本在當代的重新演繹,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方寸一旦拿捏失準,便從致敬變成了抄襲,又或淪為陳腔濫調甚至有辱經典,但從演出對莎翁文本的重構手法,可見方氏對原文本的掌握程度是比較高的,成功創造出一種既狂亂又疏離的效果,尤其是演員台詞與舞台效果的多次錯位,從中調度出一種獨特的距離來審視莎翁《暴風雨》這個經典文本。
演出帶有明顯的實驗性,並傾向於表現純粹化的劇場美學,這種風格的演出之於澳門當下的劇場環境而言,筆者認為是需要的,特別是劇場(乃至社會)的包容性及多元性屢受質疑的時代,更需要支持、肯定不同藝術風格的演出(當然演出的製作水平亦須達標),但同時亦須指出,之於觀演經驗不豐富,尤其是對莎翁《暴風雨》文本不熟悉的觀眾,卓劇場及眾聲喧嘩的《暴風雨》作品並不是一個易於入口的演出。一地劇場環境的健全,離不開數量龐大且具一定觀演水平的成熟觀眾,因此這個演出,亦是一個延伸出相關思考及辯論的機會,但於此不贅。總體而言,卓劇場及眾聲喧嘩聯合製作的《暴風雨》,雖在觀演上未算是痛快淋漓、激昂慷慨,但卻是一個值得回味、再三深思的作品,也展現及保持了卓劇場對劇場美學上一貫的思考及實驗,值得一記。